11月18日至20日,今年入冬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雨雪降温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华北地区普降雨雪。站在河北省涞源县海拔米的七山上,来自国家跳台滑雪队的教练团队难掩喜悦之情。看着身边沿着山脊矗立的两个跳台滑雪大跳台,以及位于山脚的训练风洞实验室,国家队教练们坦言:“有了这个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跳台滑雪简称“跳雪”,选手脚着专用滑雪板,不借助任何外力,从起滑台起滑,在助滑道上获得高速度,于台端飞出后,身体前倾与滑雪板成锐角,沿抛物线在空中飞行,最后落在山坡上。该项目在首届冬奥会上就被列为比赛项目。受场地条件和基础人才制约,我国跳台滑雪项目与欧美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直到年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闭幕后,国家跳台滑雪队才得以正式组建。国家跳台滑雪队组建后,场地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影响队伍训练备战和提升水平的主要短板。由于国内没有正规标准的跳台滑雪训练基地,国家跳台滑雪集训队组建以来,基本都要依靠国外场地进行训练,但仍受到花费和训练时间方面的诸多限制。例如近几年来,国家跳台滑雪集训队大多在欧洲的斯洛文尼亚和挪威等地进行训练,不仅往返路途远,训练费用高,而且每名队员每天只能训练两到三次,训练效果难以得到保证。00:38随着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国家跳台滑雪队的备战需求愈发强烈,缺乏高标准训练基地的劣势更加凸显。经过多方考察,国家体育总局最终决定在河北保定建设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用于中国跳台滑雪运动员备战北京冬奥会训练使用。据记者了解,该基地是世界规划最大的跳台滑雪场馆群,并同步建设世界级别最高、国内唯一的高科技训练风洞。基地规划占地总面积51.8公顷,计划分三期建设。已经竣工的一期项目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其中,最核心的跳台滑雪场地包含大跳台(HS)、标准跳台(HS)两条赛道和水平风洞实验室。围绕两条赛道,还建设了裁判塔、山体工程、造雪系统、缆车系统、20万立方米蓄水池工程,以及场地道路工程、给水、雨水、电力等相关配套市政工程。由于整个基地建设工期要求紧,施工方中铁十六局路桥工程公司再次展现了基建“铁军”的“中国速度”。从今年1月21日进场建设,到11月22日按计划交付使用。10个月时间,一个具备世界一流标准的高水平跳台滑雪基地已经巍然矗立。“别看基地现在名气不大,硬件设施可相当‘硬核’,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中铁十六局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一期项目总工程师徐国正表示。在已经完工的一期工程中,水平风洞实验室堪称有效提升运动员训练水平的“秘密武器”。风洞训练可以模拟跳台上的风阻,让运动员学会在风阻中控制身体,尝试多种在跳台上想做而不能做的技术动作。使用压力测力台和压力鞋垫还可以观察运动员在助滑和起跳阶段脚底的压力变化,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技术能力。该风洞测控室主任,来自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张旭超对记者表示,这个风洞实验室是国内首个供跳台滑雪运动员使用的训练专用实验室,能够以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跳台滑雪训练方法——风洞测试,帮助运动员更快、更精准地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这个风洞实验室创下了三项世界第一。风洞玻璃幕墙管道宽3.5米、高4.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跳台滑雪风洞;拥有24片桨叶的超大‘电扇’全力运转时,风洞内风速可达45米/秒,约相当于13级大风;而且这个超大‘电扇’采用专用变频设备控制,可实现千分之一级别的转速控制,是世界上同类风洞中风控最精密的。”张旭超介绍道。“风洞训练让我更能感受跳台滑雪的感觉,是更接近跳台的训练方式,我很喜欢这种训练。现在国内也有了如此高标准的训练场地和风洞,我对提升自己的成绩更有信心了。”国家跳台滑雪集训队队员杨光表示。据记者了解,国家跳台滑雪队的近期目标,是尽可能多拿到年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并力争有选手能进入前八名。此次训练基地的建成,将有效打破该项运动的训练壁垒,为中国冰雪健儿更好备战冬奥保驾护航。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调研该基地项目时表示,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是备战北京冬奥会的重要基础工程,对实现跳台滑雪项目四季训练,强化科技助力,提升运动员竞技实力,完成北京冬奥会参赛任务意义重大。按计划,国家跳台滑雪队和越野滑雪北欧两项队将于11月22日进驻,首次在该训练基地展开年冬奥会的备战。(工人日报记者李元浩)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fzql/1193457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