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师说专访丛振涛老师跑在校园

发布时间:2017-4-2 4:23:30   点击数:

本文是校团委文体部“文艺点亮生命,体育健全人生”系列主题宣传的第1篇文章,详情参见文末。

深秋的校园,自行车碾过清华路上的银杏叶发出窸窣声;校园里跑步的同学,脚步坚实有力,给秋日的清华园增添了阳光与活力。就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午后,我们来到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丛振涛老师的办公室,聆听丛老师讲述他与清华文体的不解情缘。

“年,我进入清华读本科,那时候的大学生活比较单调……我们那时候还在13号楼楼下踢球呢,都是土场……”作为一位对运动饱含激情与热爱的“五道口体校”优秀毕业生,丛老师正回忆着当年本科生活的情形,温和儒雅的谈吐里不时流露出感慨。

“跑”在校园,“爱”在清华

体育育身心

在丛老师读本科的年代,大学生活并不那么丰富,踢球就是主要的锻炼方式了。他不禁感慨如今学生们的运动方式丰富多样,比如愈加庞大的健身大军,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活动方式,如今的各类运动设施也比当年更加完善。“我们那时还在13号楼楼下踢球呢,都是土场,也没有塑胶跑道,更没有真草”,丛老师打趣儿地说到,“雾霾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清华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以前先进了许多,不过对比于国外学校仍有差距。丛老师回忆道:“年我去日本参观一个小学,当时感觉小学的体育设施就跟我们大学差不多了,有一个巨大的室内体育馆;09年去普渡大学,参观了一个很大的室内篮球馆,场地里所有灯都亮着,但只有一个人在打球,他们的体育设施供给可以达到如此高的程度。这样很多俱乐部和活动也容易组织和开展,所以美国大学的体育氛围确实很好。”

丛老师认为硬件不够完备会制约同学们的运动热情,比如羽毛球、乒乓球这种群众基础很好的活动常常因受限于场地而无法开展。不过丛老师也带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学校体育部和物业中心已经开始着手完善校园运动设施,北馆的建立和运动器械进宿舍将会给同学们创造更多运动的可能。

作为水利系的田径领队,丛老师还聊起了水利系近些年的体育赛况。

在马杯比赛中,水利系最开始被分在甲组,甲组竞争十分激烈,后来被分到了乙组,成绩一直在三、四名。在接管学生工作之后,丛老师认为这个成绩还有进步和提升的空间:“当时,我就找张昭源作我们田径的教练。科学的训练和自己练确实不一样,对成绩提高帮助很大。系统训练后的第二年男生就拿了马杯冠军,女生拿了第二名,后来接着几年成绩都还可以,现在基本上是前三。”说到这里,丛老师脸上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特别让我们意外的是,即使已专注科研和教学多年,丛老师仍一直坚持参加马杯田径运动会中的师生异程接力赛项目,平时空闲时间也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踢球。

“8-18”,丛老师说,“一段时间不动整个人状态就不对,效率就会下降,而且和各个院系的老师一起踢球,也会有很多交流,包括科研上的一些合作也可以边踢边聊。”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样,体育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身心的锻炼,也在于追求其中的乐趣,运动俨然成为了当前一种时尚的交流方式。

(图片摘自







































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hxfz/1193381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