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冬奥会上最会滑雪的医生

发布时间:2024/8/23 13:11:33   点击数: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718/4658764.html
04:46北京冬奥会落下了帷幕,当人们在意犹未尽地谈论精彩瞬间时,一群“白衣天使”已经转身奔赴冬残奥会的赛场,继续为运动员们保驾护航。他们就是活跃在雪上项目的滑雪医生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运动员的健康才有了最有力的保障。面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滑雪医生齐志民介绍了这一重要工作的台前幕后。苦练四年,终成滑雪高手滑雪医生,顾名思义要同时具备滑雪和医疗两种技能。齐志民是河北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北京冬奥会期间担任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B区队长,主要负责U型场地和坡面障碍技巧两块比赛场地的保障。齐志民“能成为滑雪医生,还要得益于我不错的滑雪水平。”齐志民告诉记者,冬奥会在挑选滑雪医生时,滑雪技术就是标准之一,而当时齐志民已有五年滑雪的经验。说起当初报名滑雪医生的事,齐志民脸上满是自豪。“选拔过程中,通过视频和现场的考察,我的滑雪技术符合要求,于是就参加了冬奥会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但即便有一定的经验,滑雪医生们还是要经过长达四年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而这四年中,为了成为能够自由驰骋雪场的滑雪高手,医生们付出了太多。“培训过程中,我们的队友有大约10%左右都受过伤。”说起四年的培训,齐志民感慨万千,“队员们出现过脑震荡的估计有六七人,还有人出现过膝关节、肩关节的损伤,以及锁骨骨折、肱骨骨折、肋骨骨折,还有胸椎压缩骨折这些不同伤病。”虽然滑雪水平不错,但齐志民自己也在培训中受过伤,“我自己也有,比如脚踝受伤,还有一次遇到脑震荡,头盔被摔裂了。”不过,辛苦的培训并没有吓倒他们,“我们心里想着要参加冬奥,都坚持下来了。”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包括齐志民在内的滑雪医生们都成了滑雪高手,在所有雪道都能顺利滑下,这才有了赛场上行动自如,能够第一时间救治伤员的快速反应能力。6点起床,雪上工作七小时滑雪只是滑雪医生能力的一个方面,在培训过程中,医疗救治能力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核心。“培训过程中不但有滑雪技能培训,还有英语、急救技能的培训,有实际操作也有雪道救援(的训练)。”齐志民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在山上培训,还在北京中心培训了四次。“不仅要掌握滑雪技能,还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急救技能。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比如说一些颅脑损伤、颈椎损伤等(较重的伤情),就需要空气担架转运,这种病人就会需要比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过程相对复杂,时间相对长。而一些膝关节损伤、小损伤、韧带损伤,转运难度就稍低一些。”齐志民说,在他负责的U型场地和坡面障碍技巧两块比赛场地中,救治过十几名运动员,其中包括中国运动员张可欣。由于快速完善的医疗保障,受伤运动员都第一时间得到了最好的救治,效果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齐志民表示,冬奥会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非常顺利,得益于此前的多次演练。“在冬奥会工作之前,医院就已经进行过很多次世界杯赛事以及测试赛的保障,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所以对整个流程,每个队员都非常了解,真正有伤员的时候,就按照演练的操作流程规范快速地去做,经过这么多天的实战,我们的整个流程是非常顺畅的,也得到了国际雪联的好评。”作为滑雪医生,齐志民和他的队员们工作非常辛苦,每天要在零下十多度的雪地上,顶着刺骨寒风待上好几个小时。“每天的赛事比较紧密,从早晨6点就要起床,做完核酸检测以后就坐车赶往赛场。一般每天工作最少4小时,最多可以达到7个半小时,要在雪地上连续站立,有的医护人员冻得瑟瑟发抖,有的手冻僵了,还有脚趾冻伤的。”齐志民说。不过,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打倒这些滑雪医生,齐志民告诉记者,没有人打退堂鼓,“队员们都以饱满的热情,保证所有受伤运动员能快速转移出场地,为冬奥会各项比赛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对于团队在冬奥会至今的医疗保障工作表现,齐志民给出了积极的评价:“这段经历感觉在我的人生中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愿意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付出在冬奥会赛场上。”不过在前线拼搏的他们,也有着强大的后盾支持。齐志民告诉记者,“我们出征之前,河北医院的院长、书记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医院还专门成立了为冬奥会服务的部门,尚院长和姚主任亲自给我们送来了物资,使我们在保障的过程中热情高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黄啟元北京报道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hxfz/1193466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