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根据某个英国网站在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42%的高净值人士的受访者表示美国是海外置业的首选。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中国人在年间共计花费亿元在美国买房,环比增长72%,更是成为了美国第一大外国购房群体。 然而对美国房产跃跃欲试的中国买家们,却对美国房产税的了解知之甚少。 这不,中国有一位在美国购置了20套房产的买家,其家人就被税率奇高的美国房地产遗产税吃尽了苦头。 儿子想继承先父在美购置的20套房产,需先缴纳40%的遗产税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王君(化名)的父亲是一位民营企业家,自年始以自己的名义在美国各地购置了20套美国别墅,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州10套;夏威夷州6套外加一个豪华游艇;纽约州2套;马萨诸塞州2套。 然而王君父亲的企业在年倒闭了,国内的房产及存款悉数被查封抵债,一家三口从此就只能以王君母亲的存款度日。 不幸的是,王君的父亲近期因病去世。为日后的生活打算时,一直没有稳定工作的王君想到了父亲在美国各地所购置的20栋别墅。 然而令他震惊的是在他想要继承父亲这笔巨额遗产时,却万万没想到这20套美国别墅“遗产”已经成为了“遗患”。 部分房子竟已经成为“别人的家” 为落实这件事情,王君特意飞去了美国。然而令他惊奇的是,他父亲在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的房子里面已经被别人住上了。 原来,王君的父亲持有上述房屋多年却没有过来居住,也没有安排当地中介负责照看经营,结果拖欠了多年房产税。 因为欠缴房产税所以被政府拍卖了,王君父亲当初花下巨额买下的房子如今却早已雀巢鸠占住上了别的家庭。 没有美国绿卡遗产税高达40% 由于王君的父亲并没有获得美国身份,所以王君想要继承父亲的这些美国房产,并不能享受到万美元的美国人遗产税免税额度,而是仅有可怜的6万美元。 这对于16套美国别墅的价值总额无疑是杯水车薪。 王君万万也不会料想到父亲当年花钱买下却被人雀巢鸠占几套了不说,想要继承父亲的遗产还得先给美国国税局“上缴”一笔巨款。本以为是能保自己一世衣食无忧的20栋先父留下的美国别墅遗产,如此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解之题。 在美置业前请谨记美国是个“万万税”的国家 不少对美国房产跃跃欲试的中国买家们,却对美国房产税的了解知之甚少。而实际上美国房产税率之高,程度之复杂实在令人咋舌。 首先,在购买房产之前,中国买家就得支付包括律师费、勘察费、房屋检测费、房屋估计费、登记费、预缴所得税。 其次,购买房产以后,中国买家还需支付房地产税、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房屋保险、小区费或物业费等。 然后,如果买家还想将房产出租的话,还需缴纳包括出租管理费和租金的个人所得税;若是买家想把房子出售的话,还得支付资本利得税、交易税、其他费用(包括纪人费、律师费、登记费、修理费等)费用。 最后,如果中国买家(非美国公民)这些都一一做到了然后去世了,后代想要继承这房产还得给美国政府缴纳:高于6万美元的价值部分要缴纳35%-40%的遗产税。 哦,对了。隔代继承的话,美帝国税局会觉得你少交一代人的税,所以隔代继承还要另外再加50%的税。 虽然说美帝对非美国公民的遗产税收恶意大了一点,但是如果你认为入美国国籍就会一劳永逸的话,你还是图样图森破了! 美帝对自家公民是对人不对税。虽然遗产税起征点是万美元/人起征,但如果一美国公民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资产的,那么不好意思你全部身家都要交税,不然美国国税局可是会追随你到天涯海角! 那些一心想移民海外的富豪们醒醒吧! 九大加国移民谎言! 这是美国的情况,而美国的邻居,号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加拿大,在有人移民过去后更是发帖控诉! 来加了,也很快找到专业工作,但与原来了解的差非常多! 1、福利好 福利都是给没有正经工作的穷人的,有专业工作人士的义务是缴税,穷人的义务是享受福利。你要觉得可以忍受类似国内普通保安的收入,然后拿一点儿福利,OK,你来吧,仍然生活保安那个水平。 2、房价便宜 专业工作纳税后年入5万算是很好的了(senior职位),但房价万。温哥华就更贵了,本地白人青年现在也是蜗居在别人的地下室里。你说OK,我带国内的钱来买房。但请注意20年后,你小孩长大面临本地白人一样的情况。你愿意你小孩住别人家地下室吗?不愿意?你给地方他住,想三代同堂,天伦之乐,但是小孩未必愿意跟你一起住(被这边的教育洗脑了)。想便宜,去小镇吧,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乡镇,自然环境不错,但你别想找到工作。 3、生活成本低 郎教授发文解释为什么中国的汽车贵。但是他没有去分析,为啥多伦多的普通汽车例如福克斯一年保费要1.8万人民币;他也没分析,为什么温哥华的公交月票得元人民币,多伦多公交车票相当于15元人民币一张。 4、房子是私人的,永久产权 万的房子,每年要交地产税0。注意喔,专业工作税后收入就5万一年就算很好了,哐当一下,0又没了。还不算房屋保险什么的。 真正私人拥有的东西,需要每年上税么?比如你买了台电脑,每年要给政府交电脑税吗?没有吧,买的东西不用每年缴税,那才是你的东西。所以有房产税的情况下,房子是私人拥有就是个谎言。 5、教育好 加国的大学在世界能排上名的屈指可数,与中国差不多。小学初中放羊,下午三点就放学,整个就是玩。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见过那个地方的教育能让所有小孩成材的吗?没有吧?这说明什么,要成才就得竞争!三点放学后,得给他补课,还得报各种兴趣班,还得上IB课程让他有机会考美国大学。各位,这边小孩一点儿不轻松。此外,这也是一大笔开销,5万根本hold不住。没钱?跟本地白人小孩一样,高中毕业了学个修车啥的,或者去工厂扛箱子啥的。 加国本地垃圾的比例一定高于国内,我就不明白国外教育比国内好,这个结论怎么做出来的。兴许是指大学,这边好大学学习压力的确很大,学到晚上1点不奇怪。 6、社会公平 修座桥,花的钱是中国同样桥的几十倍,即使加国人工高,请问需要贵几十倍吗(将近30倍)?钱去哪儿了?这个问题要写清楚得费很多笔墨,这里就提示下各位。 加国利益集团通过准入控制,垄断行业以获得高收入; 例如,牙医得要牙医牌照。看上去很合理,但他条件非常苛刻,据此严格的控制了牙医的数量,物依稀为贵,这就是为啥牙医收入高的原因。这种制度一样出来烂牙医,刚报道一个从不消毒的牙医诊所。 医生,就更不要提了,同样严格控制数量,但医生水平远低于国内,特别是做手术的医生。这就是为啥很多国人回国看病的原因之一。 再例如,加国一个清洁工的收入可能与程序员一样。为啥?清洁工是一个集团,有工会,不开这么高薪水就不干活。受制于允许模式,你还不能开除他。 你来加国后能加入一个利益团体吗?抱歉,可能性很小,那种从加国政府轻松捞钱的岗位,基本被本地白人把持。 7、社会环境好 小孩从小在学校唱女王万岁,这个歌还曾经是加国的国歌呢!好像年才改的国歌。 入籍时,你得宣誓永远效忠英国女王和她的子子孙孙。否则不让入籍,今年有人认为这不合理,上诉到法院。白人法官判决:公民入籍时必须向英女王宣誓效忠是强迫性的言论,强制的入籍誓词符合宪法。 你家小孩从小在这里被洗脑喔,这还没提那个教的事儿。 8、免费医疗 加国验血要3周才能拿到结果的医疗系统已经臭名远扬,不多写了。 1、不是免费,你每个月得交元的保险费,多伦多是按年交 2、不是免费,医生只给你开处方,一个处方他找政府拿几十块钱。药费你得自己掏。 3、只有需要住院的大病,才免费。 9、奋斗即可成功 有博士在这里奋斗考电工证,今后以电工为职业的例子。他是奋斗了,难道一个博士移民的价值,就是来加国做电工?刷盘子的教授,地铁卖艺的国家艺术奖获得者,我就不提了。 到底什么是成功?安于个人温饱就是成功?不,我觉得为社会做出超出一般人的贡献,才是成功。电工这个岗位,显然不是博士成功的例证。 本人移民一年,虽有工作在手(别奇怪我总强调专业工作在手,N多中国博士硕士教授移民们羡慕呢,他们还在扛箱子刷盘子或者在上这里的技校,准备搞本地文凭,找个专业工作,入电工,物流仓库管理啥的),一直觉得后悔不已。想回国,无奈年纪偏大,在国内不好找技术岗工作,又不想退休,所以仍在加国混着。加国唯一一点明显优势: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好。 各位,看到这里,是不是与你原来想的不一样?那么下一个问题,到底是谁给了我们那么多错误的观念? 附:美国移民必备房产税小知识 房产税征收对象: 那都哪些人需要缴税呢?一般美国房产税的纳税人为拥有房地产的自然人和法人。包括住宅所有者、住宅出租者,但不包括住宅承租者。 房产税的税率: 美国房产税税率的计算公式为:预算应征收的房产税税额÷房产计税价值总额=房产税税率。 房产税的主要征收者: 房产税里有两大因素,房产估价和税率。这两项都是由政府机构定的,有权收房产税的政府机构包括郡政府,市政府,和学区。他们征收郡(county)税,城市(municipality)税,和学区(school)税。一般所说的房产税,是这三项税的总和。这三项的比例,一般是1:1:5。以学区税最多。 房产税减免政策: 美国地方政府规定了一些减免税项目,主要是对自住房屋给予减免税,这是通过减少税基或低估财产价值来实现的。另外还有一种减免房产税的方法,即当房产税超过某一最大值时,纳税人可从州政府得到相应的州个人所得税抵免或现金补偿。美国各州对房产税的减免规定不尽相同,下面以纽约州为例: 年收入50万美元以下的自住型住房每年减免美元,年收入低于美元的老人(65岁以上)每年减免美元,年收入低于37美元的老人(65岁以上)减免5%~50%,年收入低于37美元的残疾人(65岁以上)减免5%~50%,退伍军人以及烈士家属减免额度取决于是否在战斗区服役,是否致残以及程度,致残的犯罪受害者和见义勇为者补偿金额约等于整修房屋以方便残障人士的成本,神职人员减免评估价值美元,实际减免约美元。 拒交房产税的处罚措施: 对未按期限纳税者采取罚息和罚金措施,拖欠时间越长罚金越高。当所欠税款和罚息罚金达到一定程度后,地方政府可以对拖欠房产税房产采取留置、拍卖。很多法拍房就这么来的。 由于政府房产税拥有最先申诉抵押权,因此,如果房产主对多方机构有违约,那么地方政府有最优权力在房产拍卖所得款项中得到资金用于抵税。以加州为例,如果超过期限,房主会被征收应付款10%的罚金;逾期三年未缴纳房产税会导致房产被地方政府没收拍卖。 补充阅读:美国发展,其实并没那么好 如果你在国内有一份年薪30万的工作,同时美国有一份年薪10万刀的工作在召唤着你,相信很多人想都不想地跨越太平洋。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中国年薪30万人民币:如果都是正规W2性质的薪金,默认是在说北上广深杭。完全彻底由公司withhold所得税,且五险一金完备,到手大约20万出头,平均每个月到手1万7。 美帝年薪10万美金:除了个别工程岗位外,默认以湾区/扭腰/华府/西雅图/波士顿/芝加哥等典型美国一线大城市为标准。联邦税+州税+FICA+杂项之后,到手大约6万多点儿,平均每个月+刀。 首先买房是国内的一种文化或者趋势。考虑到国内的租房政策和规则对租客的不友善,以及种种政策跟房产绑定,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的工薪阶层,选择不买房基本上是很不现实的。美国倒是好说,单论生活成本而谈论资产积累,租房和买房倒也差不多。且与国内不同,美国对租房住的人要友善得多。基本上,只要你一直想租住下去,就可以毫无意外地一直租下去。 为了比较平行,依然假设在国内租房好了。对应租金范围略大:北京城中那种大杂院合租,一个月依然有0块以下的。但正常的刚入职小白领,与人合租,一个月0+才是下限。而一个年薪30万的家伙,估计在职场上已经有些年头了,对个人空间和生活品质也理应有超越“年轻人打拼”的要求。地段稍微好些的一室一厅,一个月+是下限,再正常不过。 美国这边的情况倒是相对简单。上述提到的那些城市,有便宜有贵,姑且取平均,合租一个月0+是下限,单租/还房贷一个月0是标配。 另一个容易造成两国比较不平行的因素是...因为养老体系的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政府职能的不同,默认父母与子女赡养关系的不同,等等,在国内,除了五险一金之外,不再搞任何商业养老保险,起码在今天,依然普遍。且按照某党的尿性,你大体上是可以依赖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社保的,外加你依然可以期待老了以后子女的接济。但在美国,如果一个中产阶级,完全彻底不搞k去裸奔...相信30年后,SocialSecurity能把你虐哭,而Americanized的子女...省省吧。于是美国到手的钱,个人认为需要再对k和/或IRA进行一下调整。按每年存个1w+刀为例,每月到手差不多0+刀。 阶段性总结: 薪金-税-社保-住房成本-养老之后的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 美国:2,-3,刀国内:10,-12,软妹币 在此之后,我就不打算继续成体系讨论下去了,毕竟"lifestyle"的个体差异过于大。而且,对于任何合理的lifestyle,这样级别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都远谈不上“宽裕”。 以下仅对点状的lifestyle风格给出定性的个人结论。 1,男女服装,特别是女性服装,在“非奢侈品”的范畴内,美国差不多能够Zara/Urban/HM这种级别随便买,外加偶尔进个所谓“轻奢”品牌(MK之流);国内需要以网购为主,实体店略扯淡。2,男女服装,在“奢侈品”的范畴内(男人好比胡歌褒姒,女生好比废垃圾毛),不管是美国还是国内,基本上就甭想了。或者,消费能力属于“攒几个月进一件”的水准。但依然,美国要便宜不少。 3,车。这个美国优势太大太大。优势分为3块儿:1,车价便宜;2,油便宜;3,你并不需要购买很豪华的车来符合特定的社会期待。国内的话,最麻烦的事情还不是1和2,而是3--众多年薪才10万+软妹币的职员,也要动辄BBA走起。你要是买个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你要是买个国产车,妥妥给你贴个凤凰男的标签。这种风气很差劲,希望将来能有改善吧。(在美国,你基本上很难想象一个人会花3X+的年薪去买车...30万刀的车?直接兰博么...) 于是,纯考虑两国开车成本和收入比的话,美国10万刀的收入,BMW3系是标准,虽然其实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两田;国内30万软妹币的收入,两田才应该是标准,但貌似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半百万-百万车。 4,吃。国内的优势在于,一线城市至今依然存在大量的,5美金就能非常美味的路边小馆子,虽然卫生和环境略堪忧吧。典型的例子: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卤煮火烧...随便一家中餐馆的盖浇饭。美国的优势在于,(按国内的标准)稍微上些档次的食材和食物种类,几乎都比国内要便宜,且食材一流。典型的例子:美国最普通的超市,折合软妹币之内能买到的Ribeye,国内基本上只有还不错的牛排馆子可以吃到,费用也直奔刀去了。 5,喝。显然,美国的优势巨大。以啤酒为例,国内超市里能买到的啤酒,几乎百分百都是工业lager。美国各大超市,虽然稍微小众点儿的就买不到了,但搞半打能入口的本地IPA,或者规模比较大的大牌ale,还是很容易的。而以上提到的各大城市,也很容易能找到个位数的liquorstore,能搞到类似TrappistRochefort类似级别的东西,且价格合理。再有就是各种Whiskey,不论是土美小作坊的Bourbon,还是大西洋那一边的Scotch,种类齐全,价格合理。 6,玩。国内的优势:KTV,洗浴,按摩,捏脚,自助,农家乐,还有...你懂的...美国的优势:健身,滑雪,划船,徒步,打枪,射箭,高尔夫,脱衣舞,博物馆,乐队骨肉皮... 7,教育。美国贵在大学,但明码标价;国内贵在从出生一直到上中学,且很多环节不是你用钱能搞得定的。 8,男女之事。这种事儿我是觉得没什么可回避谈论的。不论是谈婚论嫁,还是gettinglaid,都是再自然不过且男女都一样的人之常情--男人也有娶妻生子的强烈动机,女人私藏个Hitachi每天嗡嗡嗡的也不在少数。直接给出个人简单直接暴力的主观印象:对于这个收入水平的人来说,国内依然是“男人的天堂”--不论是说花钱找个妹子做点儿啥,还是说不花钱找个妹子做点儿啥,还是说挑个妹子正儿八经谈恋爱结婚,差不多都是如此。当然,如果目的严格就是第三种,即找个妹子正儿八经谈恋爱结婚,我倒是觉得北美,特别是美东,是首选。相对国内那种经济和家庭背景相差几十年的大杂烩而言,美国的年轻华人女性的背景要简单纯粹得多:国内一流高校出身的科研/职业女性,和/或,从小一路幸福到大的小女生(也有不少富二代)。对应的,虽然谈不上是“女人的地狱”那么严重,但确实,国内大环境,对女性依然不友善。 9,职业发展。起码在今天,从统计而不是个案的角度讲,国内一个达到年薪30万的一线城市职员,其收入上百万的可能性,是大于,美国一个年薪10万的职员,其收入上30万的可能性的。更为重要的是,前者晋升权力阶层或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是远大于,后者晋升权力阶层或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的。同时,在美国工作的人,如果彻底断了跟国内的商业联系,这辈子会面对一个相当可观的风险:20-30年之后,中国发展得好到令人发指。此考量有现实的例子,如90年代早期去日本淘金的国人。我个人依然相信美国在21世纪,特别是21世纪上半叶,依然会按发达国家的标准,一直牛逼下去,但个人依然建议,目前在美国工作的同胞,能保持跟国内的商业往来,就千万别断,鸡蛋甭放在一个篮子里。 综合8+9,很多在美国事业稳定的男人,时不时会动回国的念头,正是因为这些考量。并非性别歧视,而是客观描述:对于女性来说,薪水不错,老公不错,房子不错,车子不错,孩子不错,空气不错...这辈子就完美了,随时都有安心入土的觉悟了。而对不少男性来说,同样的情况,却有可能是焦虑的原因,时不时产生“tmd老子这辈子到底干了个啥?!”的莫名恐慌。特别是,一个常见的情况,他们的peers在国内呼风唤雨,风生水起。但每天在他们头上拉屎的人,是个印度人... 财富大管家(wealthtop)综合自:海外情报社(ID:topnews-9)、理财头条、金融有意思”(ID:jryy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钱都去哪儿了? 怎样可以治白癜风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jsyl/1193333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