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萧条或是宿醉后的必要醒酒资本神功无敌

发布时间:2021-7-31 11:37:11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15/4473313.html

(旧文稍改重发:鉴于胡不适对我的深刻冤枉,展示全文以证清白)

作者鲁慢鲁慢

来源社义集合

泡沫时代的日本,大家的想象力出奇丰富。嘲笑日本人死板是不对的。日本的想象力,虽然比不上唐诗宋词发源地中国,可是也不应被低估。

在离真·海不远的地方建室内海滩这样的大型建筑,当然不是唯一的脑洞。比如上图中是千叶县船桥市的室内滑雪场。

年建造,年开业,成为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建造花费亿円(yuan二声)。(附1)

结合日本的地理和人口,感觉不管室内海滩还是室内滑雪场,都难为那个出主意的人了。(设想一下在辽宁建室内海滩和室内滑雪场)

高潮总是不能持久。加藤鹰的金手指,效力也有极限。更何况,据目前资料显示,当年日本的头头们,都不曾拜加藤老师学习过。

经济过热,房价飞天,泡沫蔽空,于是在地面上积聚了足够的不满。偶然又必然地,那个戳破泡沫的男人出现了。

男人叫做三重野康,是年日银(日本央行)新上任总裁。

三重野康(右)

在无数人内心的快意,部分人内心的忐忑,少数人内心的怨恨中,房价壁垒被击穿,就如同空气被闪电击穿一样。虽然物理书告诉人们空气是不导电的。

其实泡沫多了,破灭的也不会很快。有一两年时间,男人三重野康更像是孤愤的直男在撕破谎言织就的漂亮丝袜罗网,舆论甚至颇多同情。

一度人们甚至担心经济过热泡沫重新膨胀,害怕这直男酥麻于短暂的经济悸动而在后期萎靡。好在直男就是直男。

他忍住了。

几年后,经济癫狂不再,人们却感到了萧条的寒意,就像冬夜驾车的酒鬼被警察从车里拖到路边醒酒般难受。

二十多年里,人们埋怨那个乱戳的男人。通胀率也不算高嘛,他怎么可以……

很难说他是不是个好男人。不能说没有更温柔体贴的做法,比如褪下丝袜缓慢加息而不是撕破猛加。

你看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大放水,后来说要加息,却吞吞吐吐,美联储女主席耶伦的动作似乎诠释了部分人对女性的想象。

曾任美联储主席的耶伦,

被认为是货币鸽派(倾向于宽松货币活跃经济)

不过直男面对的环境有点不同。如果太温柔,会不会被市场理解为有意的暧昧,会不会无法压制甚至反倒进一步勾起内在的欲火?

人们总是有很多矛盾的要求,导致对一个人形成矛盾的期许。

就好像少女时代恋上直男的清白正气,许多年后同学会上喝了酒却幽怨地诉苦,嫌他没有壁咚,古板得不肯越界。

不止一次在网上看到网友对经济的思考,让我更加清醒: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这样一种社会现象,所以一个社会人有心就能思考经济,这不为学者垄断。

比如这样一种想法:工人把工资都消费了,对老板而言工资是成本又是卖货收入的一部分,同理对资本的弥补是成本又是卖货收入的一部分,那么利润作为卖货收入的一部分,对应的货卖给谁呢?

网上这种无师自通的“民科”想法,在经济学里,大约可以被称为(新)卡莱斯基主义,属于新马克思-后凯恩斯经济学流派的一个分支。

不同于主流经济学,这个流派认为在宏观上是存在利润的(没错,主流经济学认为宏观上不存在利润)。

顺着利润的思路考虑。

利润是老板从打工仔那里抠出来的,打工仔如果要多拿,老板利润就少了。但是打工仔少拿不代表利润就到老板手里了,因为老板要把东西卖出去才行。

于是就到了网友提出的问题。

答案是,卖给老板,卖给政府,卖给外国人。

老板买的成为新增资本,数量上与其他要素均衡增长。

光靠这个是不够的。(附2)

其他方面,最开始是卖给外国人,而且收入的是金银。有了信用货币,才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而且外国人不买,政府可以印钱救急。

一方面,政府财政赤字与外贸盈余在宏观上是等效的,印钱是重要补充。另一方面,搞不好就会通货膨胀,而且印钱可能导致资源错配,经济运行效率低下。

一句话,印钱无罪,姿势要对。

(可阅读附3,比本文牛多了)

左为年东京都港区的钉子户,头铁不卖盖成年右边的小楼

当时推测转卖要价1.6亿円,结果年小楼变卖万円(见附1)

又曰:物极必反,须要退步抽身早。

印钱多少,是数量的问题。印的钱去了哪里,是结构的问题。

数量问题,是客观填空题。结构问题,是主观作文题。前者有答案,后者无止境。

世界经济发展到现在,数量问题理论上逐渐逼近答案,而实践中则早已用的飞起了。

世界各大国的策略是,只要通胀不超标,印钱就对了,而通货紧缩是万万不能有的。

可是数量到底多少呢?谁也说不准。因为工资占比和外贸盈余等因素都是经常变化的,印钱数量自然也要随时调整。

实践中可以采取少量操作随时调整的方式,比如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看通胀率和利率变化决定下一步是多印(买入国债)还是少印(卖出国债)。

数量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

虽然理论上没解决。

毕竟主流经济学连宏观利润都不承认,在印钱(财政赤字和国债)方面只能打擦边球,比如找数据做个回归(叫做经验研究),其实与主流理论的核心逻辑八竿子打不着。

你翻开一本宏观经济学教材(都是主流的),被系统性教育(注意停顿位置),经济波动到低谷政府借债刺激经济,波动到高峰政府收税还债,没有债务问题。

但考虑利润进去,你知道的:政府嘛,还债是不可能还债的,这辈子不可能还债的,做产品又不会做,只有印这种东西才可以维持得了经济这样子。

不好意思好像放错图了

哎懒得删了

对大部分人而言,开放性试题要更难一些。

印的钱往哪里分配,就是这种主观作文题。

到底钱该给谁不给谁呢?到底得罪谁不得罪谁呢?

你看日本。泡沫时代,钱可以拿来建许多度假村,建室内海滩,建室内滑雪场。泡沫破裂后,人们不得不苦逼地干活,许多钱转而投入生产、科研和技术创新。

开头图中的千叶县船桥市室内滑雪场,亏本到受不了(想想如果气温不够低却要维持室内的“冰天雪地”也是真·战天斗地),设施又难以另作他用,年拆掉了。

年底热映的《带我去滑雪吧》

据说推动了滑雪热和滑雪场的建设然后……(见附1)

如果结构问题不解决,印钱就最好悠着点。

更麻烦的是,如果结构问题解决的不好,数量上也会出问题。

避免通胀,少印钱就是了。可是明明钱已经超发了,政府却遇到了急需用钱的事,怎么办?比如战争发生了,政府选择要钱还是要命?

这时就会想,如果当初把钱往某方面多配置一些不就好了嘛。

时光倒流,回到当初政府划拨财政支出时。少拿钱的人不满意了,政府顶得住吗?央行顶得住吗?

得罪不起人家,时光倒流也没用。

还是实力说话,能量说话。

印钱要想不出事,对政府是有要求的。如果政府印起来就收不住,那只能寄希望外国的钱流进来。也就是出口盈余获得外汇。

外国的钱也会贬值。事实上,金银也会贬值。比如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的时候就造成了通货膨胀。

不过一般而言,出口的好处有两个。

一,出口对应的,一般是外国企业和百姓在进口,他们都会选物美价廉的,这间接优化了出口国的资源配置。

而且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不同国家价值观大约是类似的,所以国外有销路的商品,国内一般也受欢迎。

相比之下,政府的选择和市场的选择,在一些国家差别还是很大的。

二,出口盈余本身受国内产品价格的影响。国内通胀了,产品变贵了,国外买少了,流入的外汇就减少了,钱的减少自然对通胀起阻止作用。

而政府,就未必有在通胀发生后自发减少印钱数量的精神。

其实,第一个是说,出口换外汇,容易解决上面提出的结构问题;第二个是说,数量问题也容易解决。

如果政府印钱解决两个问题不比出口差很多,那谁还出口呢,自己消费不香吗。

出口大市东莞某塑胶制品厂的产品

(淘宝截图,不是广告,入手引发任何后果本文概不负责)

可惜知易行难。靠出口导向腾飞的龙龙虎虎们,其实心里苦。

而随着经济发展,如果政府也能随之进化,那么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自然会变弱。

外循环变双循环,不亦宜乎?

三重野康有个外号叫“平成恶鬼”。日本还有着广场协议是美国阴谋的说法。

相比日本失去的X年,美国的增长就厉害了。

可是美国有铁锈地带,然后特朗普被推上大位。现在美国闹哄哄,又是谁的阴谋?

近年来人们又说,日本也没我们想的那么萧条,在失去的X年里,日本脱胎换骨。

其实,泡沫时代的癫狂能否持续,我们一直知道,日本人也一直知道。

有泡沫就该挤掉,大家一直知道。

发生在我们邻近的蒙眼狂奔,想来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三重野康前任日银总裁澄田智任内通胀属可接受水平(附4),但在末期通胀已经抬头。三重野康重手之下,年通胀率竟为3.25%,后逐年下降,94年为0.7%(附5)。考虑到政策调节的滞后性,很难说三重有多过分。况且房价涨房租也会涨(除非房价不久又降下来),传动到工资物价是迟早的事。

为什么通胀率是政策考虑的重要因素呢?

(未完待续)

系列前期给出了逻辑框架的基础。鉴于读者可能非经济专业,兼顾可读性,前期在专业读者看来思维进度过于缓慢,不好意思。中后期深入讨论,为简洁轻快,基础性逻辑将不再一一回顾。“资本神功无敌?(六)”对全系列思路的基础进行了概括。中后期若觉思维过于跳跃,可回此处。

附录

1.文嘉历史浮世绘——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掠影(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jsyl/1193441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