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我害怕孩子的情绪化

发布时间:2023-10-10 10:42:32   点击数: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2/

第六章生活做孩子走向独立的教练员

总之,运动对孩子好处多多,可以使孩子心情愉快,可以使孩子心胸开阔,可以使孩子性格开朗,可以使孩子意志坚强,运动还可以升涨孩子的人气,让他在人群中更受欢迎。

如今朋友之间流行一句话:“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不妨把这句话变通一下,送给我们的家长:“让孩子玩电游,不如带孩子去打球!”

旅游就是轻松的学习

旅游就是轻松的学习,既能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放松一下,又能让孩子在放松的同时增长见识。

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爸爸希望你有丰富的人生体验与生活阅历。只有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你才会有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你才能真正了解真实的社会,这些才是让你受益终生的财富。

这是先生写给女儿的成人寄语里的一段,也是我们教育女儿的一个理念的解读。我们希望女儿的人生不光靠读书来丰富,也要靠体验来学习。我们知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古训,所以,我们让女儿饱读诗书;我们也知道“实践出真知”,所以我们带女儿亲自做各种事情,让她真实地感知生活,在体验中学习。

旅游就是我们一家人一起做得最多的事情,而且收获非常大。我所谓的旅游包括平日里的郊游和假期里的出门旅行。

郊游是我们家的习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带她到处去玩,家里没车,就骑车或者乘公交车,到各个公园或者郊区去,让她尽情地跟大自然亲近。女儿小学的时候,要是哪一个周末我们因为忙没有出去玩,她会很沮丧地说:“这个星期咱们就这么在家干待着?”她之所以喜欢出去,是因为外面有太多她喜欢的东西。

因为经常出去玩,女儿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她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对昆虫,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无论是路上还是在公园里或者山上,只要看到小虫子,她就会看半天,不明白就回家查百科全书。为了满足她,我们特意为她买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在女儿和昆虫“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就陪着她,从来不打扰她。因为女儿对昆虫的喜爱,我们家总是养着一些“虫子”,毛毛虫、蜗牛、蚁狮、“吊死鬼”等都曾经是我家的“客人”。女儿对昆虫的这一爱好,一直持续到现在,出去玩只要看到没有见过的昆虫,都要研究一番,回家尽量搞明白是什么。因为喜欢,女儿中学的生物一直学得很好,要不是物理和化学成绩太差,她也许会选择理科,考大学上生物专业呢。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爱好竟然也派上过用场。高三时,女儿参加港大“校长推荐计划”招生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是位学生物的老师。她和老师一起谈论关于昆虫的话题,表现很出色。

郊游的收获还有许多。放松心情、锻炼身体我们暂且不说了,带女儿经常到郊区玩,目的也是让女儿懂农事、知稼穑,她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身边的同学丰富一些。

如今,在假期里带孩子出门旅行,已经变成城市家庭最常见的休闲方式。我们也经常带女儿出去旅游。同样是旅游,从同一个地方回来的人收获却不一样。对成年人来说,这也许跟个人的诉求角度有关系,而对于孩子来说,就跟旅游的方式有很大关系了。如果让年龄小的孩子跟着几十个人的旅行团去旅游,我认为孩子除了觉得热闹好玩之外,对别的东西的印象一定会很模糊。高中生因为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跟团旅游相对会好一些。但我还是建议,如果要旅游,就做“深度游”。

我所说的“深度游”就是出门不跟旅行团,而是要自己一家自助游或者组织一个带孩子的小团体自助游,让孩子在旅游的时候有更多的收获。

女儿从小到大去过不少地方,起初我们也跟过一两次旅行团,发现效果很不好,尤其对于孩子,正如有句顺口溜所说:“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孩子出去一次,对所去过的地方不仅没有什么印象,还因为赶景点累得要死。

后来,我们就改换了方式。女儿假期的时候,要么我们一家出去玩,要么就联系她的同学一家或者几家,组织起来一起出去玩,效果非常好。每到一个地方,孩子不仅能观赏美景,还可以体察民情,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等,这样的见闻对孩子的帮助很大。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位妈妈一起,在寒假带着各自的女儿到东北,晚上睡在农家热乎乎的大炕上。早晨起来,孩子们看到院里堆的大块用来烧火的木柴,想起了在白桦林里看到的树桩,并且联系到地理课本上讲的乱砍滥伐导致我国森林大面积缩水的问题。她们问房东为什么不烧煤而要烧木头,房东告诉她们,木头不用花钱,而煤太贵,他们压根就买不起。这让她们明白了森林面积的缩水不单单是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也有关系。我们还带她们看农家大妈腌在大缸里的黄豆酱,让她们明白什么叫原汁原味。

那次,我们跟一个来旅游的日本留学生住在一个院里,孩子们很喜欢跟他玩,大家就在一起吃农家饭,一起去滑雪。两天的时间里,他用蹩脚的中文跟孩子们讲了许多关于日本小孩子的事情,让孩子们从一个日本人的嘴里真切地了解到了一些日本的情况。

我们还去过云南的千龟山,那是我国典型的一处丹霞地貌,景观非常奇特。因为那里比较偏僻,而且也只有那一个景点。所以一般的旅行社并不带着旅游团去那里,于是我们自己租车上去,坐在偌大的“龟背”上,悉心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还记得黎明时分的大连燕窝岭,我们一家三口裹着从宾馆里带出来的床单,等待喷薄而出的太阳,领略云开雾散的奇妙感觉……

这些体验,是那些团体走马观花似的旅游所不能比的。

作为家长,我们带孩子出去旅游的目的无外乎两个,一个是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放松一下,另一个是让孩子在放松的同时能有更多的见识。同样是花钱,与其又累又没有收获,何不换一种方式,让孩子既玩得高兴又收获多多呢?

旅游就是轻松的学习。无论是郊游还是远行,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点,孩子在游玩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可以很好地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对于我女儿,我觉得她对历史、地理和生物的学习有兴趣,跟我们从小带她出去玩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她总是可以在课本里找到自己的“足迹”,而且,旅游的所见所闻,正是她写文章的最好素材。

休闲也有“饕餮餐”

孩子上了高中,家长也可以琢磨准备一些特别的礼物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些惊喜,让孩子在寒窗苦读的枯燥和烦累中找到甜蜜的味道和幸福的感觉。

咖啡里加点糖味道会变好,饭菜里放不同的调料味道也会更丰富。两口子过日子,丈夫时不时送给妻子一些特别的礼物,生活会甜蜜许多。孩子上了高中,家长也可以琢磨准备一些特别的礼物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些惊喜,让孩子在寒窗苦读的枯燥和烦累中找到甜蜜的味道和幸福的感觉。

年的暑期,青春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在湖南卫视热播,女儿每天都要看。一次,她一边看电视一边问我们流星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告诉她,我们也没有见过流星雨,但小时候住在农村,经常在夏天的夜晚看到流星划过天空。女儿非常羡慕,说她很想看到流星雨,哪怕就是看到一颗流星也好。

女儿3岁就到了北京,一直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排列的森林里,夜晚连抬头看天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看到流星了。

巧的是,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假期正好重叠,我们就带着女儿回了趟老家,第一目的是探望年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第二目的就是让她看一次流星。

回去的5天,天气都非常晴朗,晚上也是皓月当空。每天晚上,女儿都坐在院子里或者躺在房顶上仰望天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希望有一道流光划过天空。可是老天爷偏偏跟这个天生浪漫的小姑娘作对,5个晚上过去了,愣是没有降落一颗流星。

女儿非常沮丧……

年11月16日下午,QQ突然弹出一条消息:“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最佳观测地呼和浩特。”我打开新闻仔细看,年狮子座流星雨在单位时间段爆发的数量比往年都要多,最佳观测地点在呼和浩特,最佳观测时间是11月18日凌晨4点左右。

我打开日历一看,18日是星期三。

随即,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带女儿去看流星雨,晚上飞去早上飞回。帮女儿实现愿望,还不耽误学习。

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等到了晚饭桌上。我知道我的这个想法非常诱人,然而并不确定他们父女的反应,毕竟孩子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而且三个人的来回机票钱并不是个小数目。

当我把我看到的新闻告诉他们,并把我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他们先是一愣,接着欢呼声就在我家餐厅里响了起来。她爸爸饭都不吃了,马上打电话预订了11月17日晚9点飞去和18日早7点飞回的机票,并预订了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旁边的航空酒店。

17日下午5点,我们开车到学校接上女儿直奔机场,把车停在了过夜车场,在机场吃饭、登机。

我们是晚上10点多到的呼和浩特,入住酒店的时候,我们跟酒店服务员商量,告诉她我们要在凌晨看流星雨,麻烦让我们上楼顶。服务员听说我们特意从北京赶过来看流星雨,眼睛瞪得老大,半天都反应不过来。随后,她把通往楼顶的小门钥匙给了我们,让我们到时候自己上去。

凌晨3点整,闹钟把我们从睡梦中闹醒。穿上准备好的厚厚的衣服,我们直奔楼顶。到了这时候才发现计划中一个最大的失误,就是忽略了机场航站楼那明亮的灯光。我们上到楼顶,发现头顶的半边天都被航站楼的灯光照得亮亮的,星星稀稀拉拉地挂了几颗。就算流星雨爆发,估计我们也看不到了,最起码看不了那么真切。

这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的情绪跌落到了极点。然而,既然人都到了内蒙古,总得想办法让事情再往好的方面发展一下。

爸爸找到前台的服务员,求她给我们找辆车带我们到离机场远一点的野地里去看流星雨,要不我们就白来了。

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大冬天,凌晨3点多,远离市区的机场,到哪里去找车!其实我们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求人的,没想到那个服务员心眼特别好,而且非常热情,她给她熟识的几个有车的朋友打了电话,并和朋友说明了我们的情况,终于说服了她的一个朋友。

快到4点的时候,同样热情的司机师傅来了。他开车带我们过了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最终来到了一块很开阔的田地里。夜色中,田里铺了一层茫茫的白雪。司机师傅停下车,从后备箱里拿出来两个军大衣,给了我们。他告诉我们,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看流星雨的,就猜测我们肯定穿得不够暖和,于是出门的时候把家里仅有的两件军大衣顺便带了来,让我们穿上,或者铺在地上,躺下来看。他说自己有一年正好看到了流星雨,非常壮观。然后我们告诉他可以先回去,早晨6点来接我们。

我们等了一会,突然,一道白光从头顶快速划过,拖着亮亮的尾巴,划落到遥远的地平线。不一会儿,又一道划过……

“流星雨!”女儿激动地大声叫了起来,随即紧紧地和我拥抱在一起。

跟过去看到的流星截然不同,流星雨中的每一颗星星似乎都要亮得多,而且划过天空的亮道又粗又长,倏忽间,好像还夹杂着丝丝彩光。

流星雨好像在一个点爆发,“雨点”洒向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一会儿从这边看到划过一颗,一会儿又从那边看到一颗。有的时候我先生看到了,我和女儿没有看到。

“太神奇了!”在观看流星雨的两个小时里,这句话被女儿说了好多次。我知道她是太激动了,激动得实在找不到别的语言来表达了。

18日早晨6点,天边泛白,师傅来接我们回酒店。收拾行囊,我们7点50分登上了返程的飞机。

去看流星雨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今天我们一家谈起来还津津乐道。这件事情从提出到完成,以及在过程中遇到的一波三折,连同流星雨的光辉都会永远刻在女儿的脑海里,让她想起来就充满激动和幸福。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这样的“非常”事件在我家时有发生,比如我们还带女儿去看了厅堂版的《牡丹亭》,带她去农村看了真正的社戏,等等。

平日,我们会留意女儿的言谈,其中她流露出来的非常向往的愿望,我们就想办法给她惊喜,尽量以特别的方式去满足她。女儿调皮地把这些事件称作我家休闲娱乐的“饕餮大餐”,她说非常感谢爸爸妈妈对她的体察,并为她提供机会。通过这些事件,女儿收获了别的孩子无法收获的东西,家长也收获了和女儿关系的更加贴近以及女儿浓浓的感激之情。

如今的孩子在物质上并不缺少什么,他们所缺的是精神上足够的营养。家长要善于观察并倾听孩子,找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给予他们。只是,在孩子逐渐长大、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地动动脑筋,想一些真正能打动孩子的高招来满足孩子。我想,这样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吧。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存的人。家长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

年暑假,女儿参加了一期赴英国学习的夏令营。回来后她讲的一件事,让我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到英国后的第三天晚上,营里为一个同学举行生日派对,结束的时候已经10点了。女儿和另外两个跟她同住的姑娘一起回“家”,可是她们下了公交车以后却迷路了。她们当时是寄宿在伦敦郊区一户英国人的家里,那家所在的街区晚上10点多就非常安静,看不到什么人了。黑灯瞎火的,三个小姑娘下了公交车怎么也辨不清方向了。

看到路旁有公用电话,她们先给寄宿家庭打了电话,告诉人家她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希望家里人能出来接一下她们。寄宿家庭的女主人非常惊奇,也非常生气,她压根就不相信几个中学生还有找不到家这回事,在电话里她拒绝去找她们几个,让她们自己回来。

无奈之下,她们又给带队的老师打了电话,带队老师也是人生地不熟,压根不知道她们在哪里。最后,她们给警察局打电话,告诉警察她们走丢了。警察问她们在哪里,她们说不上来,警察就告诉她们,让她们去就近的一个超市,问那里的人她们的位置。可是那个街区挺偏僻的,压根就没有超市。

深夜,三个小姑娘站在异国他乡的大街上,吓得哭了起来。这时路上开过来一辆警车,女儿冲到马路中间把警车拦了下来,用英语告诉警察她们的处境,并把装在衣兜里的地址条给了警察。警车鸣着警笛把她们送回了“家”。

这件事女儿是回国以后才告诉我们的,她讲的时候很平静,但我似乎看到了三个小姑娘当时惊恐、焦急、无助的样子。

这件事情结果圆满,孩子们并没有受到伤害。我却心疼了好久,也反思了很久。事后我跟女儿交流过,我问她为什么三个人都没有认真记回家的路,她说大家都依赖别人,以为别人会记得。

“大家都依赖别人”,我想这才是问题的所在。我们的孩子从小习惯了依赖父母,离开父母以后就去依赖同伴。我们周围的好多孩子,都上中学了,还恨不得过马路的时候父母都牵着他的手,平时上下学或者出行更是车接车送,很是养尊处优。有的孩子上了好几年学,都不知道自己家到学校怎么坐公交车。然而,孩子总有离开父母的那一天,总会遇到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是多么重要啊!

从这件事情来反思,我觉得我们对女儿独立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

在出国之前,她就应该从各种渠道了解英国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不应该对人家有依赖心理。刚到英国的时候,她就应该先熟悉每天上下学的路线,而且晚上出行应该考虑到时间,不要那么晚回家。然而这一切工作她都没有去做,以致差点把自己“丢掉”。这与其说是女儿的问题,不如说是我和我先生的问题,平时出行,一切事项都由我们来打点,女儿只要跟着我们就行了。

女儿从英国回来好几年了,我到现在想起来依然感到后怕。不过那件事情过后,我就开始对女儿放手,许多事情都让她自己去做,遇到问题也让她自己解决。

女儿高二时,班里组织同学出去野餐,女儿是他们组的组长。同学们商量的结果是吃火锅,但是锅成了问题,大家家里都没有锅。回家后女儿问我怎么办,我给她出主意,可以到火锅店去借,但是得她自己去借。第二天放学后,女儿就在学校旁边的那些火锅店挨个去借锅。碰了5次钉子之后,终于在她问到的第6个饭店向老板借到了锅。借到后,女儿兴奋地给我打电话报喜,语气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每个人都愿意自己在同伴中是有价值的,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此。借锅这件事让女儿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提升,此后,她总是抢着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每次都会做得很好。

天下只有不去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成功的前提是他要有机会去做事。孩子还未成年,这些机会需要父母提供,教他们争取。小到家里的家务,大到外面的与人交往,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父母帮他完成所无法比拟的。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存的人。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没有给他独立成长的机会,那他上了高中之后,这个工作就无论如何得做了。因为高中毕业,大多数孩子就要离开父母独自去“闯”世界了。

做家长的,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放手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成为“啃老族”或“月光族”,因为曾经努力过的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也明白父母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同时,放手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能力够强,也会孝敬父母、懂得仁爱的。

父爱参与,为成长注入活力

爸爸花一些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非常好。一般跟爸爸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性格相对来说要开朗一些,而且遇到事情会更加理智、坚强。

做母亲这么多年,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周围的家庭,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普遍参与得过少。家长会上,母亲多;亲子讲座上,母亲多;公园里陪孩子玩的,母亲多……好像孩子生下来以后就都是妈妈的事情了,爸爸则可以不闻不问。

我们家则不是,我先生在女儿的成长中一直和我“并肩作战”,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女儿小的时候,不管他多忙,只要人在北京,我们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都会如期进行。

所谓“游戏时间”,就是每天晚上吃完饭,爸爸或者妈妈陪女儿或者一家三口一起玩一会。“家庭日”则是每个周末,必须抽出一天的时间,三个人在一起,要么出去玩,要么在家,谁也不许安排别的事情。

因此,女儿从小和爸爸的感情就非常好,有的时候爸爸出差时间稍微长一点,她就会很想爸爸,不停地念叨爸爸。

爸爸花一些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非常好。仔细留意身边的孩子,就会发现,一般跟爸爸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性格相对来说要开朗一些,而且遇到事情会更加理智、坚强。

女儿小的时候,我和我先生各有分配,学习一般由我来管,先生的任务就是陪女儿玩,逗女儿高兴。这样的“管理结构”持续到高中,我对女儿的学习已经无能为力,因为她的那些功课对我来说差不多都成了“天书”——看不明白了。女儿上高三的时候,先生正好工作不是特别忙,就加入了几个关于孩子高考的QQ群,并阅读了大量关于高考的资料,切实参与到了女儿的学习活动中。

在前面我提到,我先生初管女儿学习的时候走了一小截弯路,就是无目的地给孩子准备参考资料。但后来他转换了方式,对女儿的学习帮助非常大。高三的每次模拟考试后,先生都会给女儿写一封信,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他特意强调的优化学习方法和制订计划两个方面对女儿帮助最大。

女儿学的是文科,文综的考题往往把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先生就利用业余时间大量翻看我家存放的《中国国家地理》《读者》等杂志,把其中综述性的文章复印下来,提供给女儿。他还每天读报纸,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社评等剪下来作为素材让女儿认真读。女儿受益匪浅,毕竟高三的她仔细看各种书籍的时间有限,爸爸有针对性的准备,为她省去了许多时间。

最为可贵的是,先生把许多资料仔细整理,认真阅读过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吃饭或者接送女儿的时候以聊天的方式传达给女儿,让女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真可谓用心良苦。

孩子上了高中以后,爸爸确实应该花一些时间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jsyl/1193456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