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界的新贵出手滑板底盘能否在新能源

发布时间:2024/5/14 14:24:41   点击数:

年11月,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票被推升至.73美元。

在市值方面,Rivian更是连创纪录。在接连超越通用汽车、德国大众后,其市值一度突破亿美元,一跃成为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厂商。

除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外,Rivian的爆红还得益于它的“看家法宝”--滑板底盘。

尤其是在这个汽车电动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滑板底盘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汽车底盘颠覆性的设计。

滑板底盘的优势

简单而言,这是一种专门为电动车设计底盘架构。它将电池、电动传动系统、悬架、刹车等部件提前整合一个类似“滑板”的底盘内,实现集成一体化的设计。

由于没有传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嵌入式设备,滑板底盘能够实现上下车体的解耦,即底盘和车体可以独立开发。不仅大大降低了底盘件开发模具等成本,也缩短了汽车新品的研发周期。

从另一个方面看,在传统车企整车生产流程、供应链体系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难以有所突破的同时,新的个性化需求,新的研发模式,新的迭代升级促使“滑板底盘”的脱颖而出,这也为传统车企带来了高效经济转型的契机。

因此,有了滑板底盘,造车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简单和高效。

汽车的空间有了更多的玩法。

由于没有了上下连接的操控机构和复杂的笼式框架,整个车体上装拥有更自由的空间规划。比如,在座舱与货仓之间设计宽大的通道,用以存放滑雪板、钓鱼竿等大件物品。

更有甚者,工程师可以将所有的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都被集成至滑板底盘内,而且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直接将车辆变成一个个能够独立行驶的“房子”。

此外,平台造车的转向结构、踏板位置、车身比例等关键点位置都是固定的。比如大众威然,它的比例更像是一款SUV,而不是像GL8那样的MPV,这是因为MQB平台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生产MPV车型。

而在滑板底盘中,线控技术的引入让这些关键点位置不再是无法改变的。不管上车体是轿车、SUV,还是MPV、巴士,座舱空间都可以随意布置,这是滑板底盘的最大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滑板底盘,整车开发周期可缩短50%,研发成本最高可降低60%,大大提升了车企应对市场竞争的抗压能力。

全新的未来会来临吗?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底盘一直是各家车企的核心技术,比如宝马主打操控,奔驰更强调舒适性,这些都是深入品牌骨髓的标签。而滑板底盘则囊括了更多的技术,比如转向、悬挂、电池、车身安全等,如果将以上打包给第三方,显然就会丧失自己的特点,模糊了各品牌之间的边界。

另外,底盘是一套复杂的系统设计,尤其是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适性都必须考虑周全、权衡利弊。传统车企通过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造车历程,积累丰富的研发经验和一整套理论。

如果滑板底盘真的是未来趋势,传统车企完全有能力自己研发,更不会去外包采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传统车企对滑板底盘的兴趣并不大。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也很难为滑板底盘买单。

在讲究全栈自研的当下,不少新势力已经做到了底盘的集成化和模块化。换句话说,它们并不欠缺底盘技术,况且由于各家车企追求软硬件智能交互以及产品的差异化,滑板底盘并不是首选。

要知道,滑板底盘更适合那些对底盘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较强,且工程化能力不强的造车企业。比如,小米、苹果等科技造车巨头以及像百度、滴滴等造车公司。

当然,滑板底盘未必只能供应给乘用车;事实上,目前商用车是不少场内玩家瞄准的方向。

滑板底盘的优势就在于,它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上舱空间,带来多样化的空间应用布局,还可以快速打造不同类型的车型,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

还有,就是当下的线控转向技术尚未成熟,再加上轮毂电机适用性较低,再加上供应链方面的挑战,滑板底盘要真正应用于商业还需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

写在最后:

值得欣慰的是,Rivian已经通过滑板式底盘,布局乘用车、商用车两大路线。乘用车已推出电动皮卡R1T、电动SUVR1S两款车型,而商用车则与亚马逊合作,目前则推出了一款电动货车EDV。

或许,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滑板底盘能够在将来的汽车市场大有作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jsyl/1193462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