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昆汀.塔伦蒂诺的处女作,《落水狗》无疑是一部打破风格类型定式的创新作品。它不只启发了之后诸多的电影人,也开启了九十年代美国独立电影的黄金时期。它的问世过程既是一名天才导演一举成名的传奇,也预示了独立电影成为好莱坞焦点后逐渐走向商业化的必然趋势。 01 『和班德成为“夫妻”』 □□□□ 年的美国亡兵纪念日,阳光温暖。昆汀·塔伦蒂诺正在朋友家后院的烧烤派对上侃侃而谈。他一如既往的邋遢,松垮的条纹衬衫没有掖进裤子里,好多天没洗的头发散发着油腻,而他关于电影的神侃也一如既往的让周围人听得饶有兴味。此时,他依旧还是个无名之辈。前一天晚上还睡在朋友的沙发上。不远处,一棵大树下的阴影中,站着一个三十二岁的男人。从外表看,他就像是昆汀的反面。干净的衬衫和圆领毛衣,干净的面容,干净的发型。他在派对上沉默寡言,甚至有些不适应。他叫劳伦斯·班德,本来是一名芭蕾舞者,因为受伤改跳探戈,随后又寻求转型成演员和制片。昆汀和班德之前也有过交集,但真正彼此认识还是在这次派对上。班德向昆汀聊起了自己想要制片的一个故事:一个无法吸引女孩子的失败白人男子把一个他追求不到的漂亮姑娘囚禁起来,后来切掉了她的四肢。讲完这个故事,两人很快意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趣味,从此一拍即合。“我们两个就像是夫妻,一加一大于二的夫妻”,班德曾评价他与昆汀的关系,“我们的组合能够完成我们自己单独无法实现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打架也像夫妻一样。”▲昆汀和班德 02 『拒绝赫尔曼当导演』 □□□□ 当用三周半的时间写完《落水狗》后,昆汀就把剧本给了班德,班德读完爱不释手,立即请求昆汀让他做制片。昆汀在一张餐巾纸上写下了合同,给了班德两个月的版权期限。但是,对于既没名又没钱也没背景的班德来说,想要为充满极端暴力、脏话、歧视等令人不适元素的《落水狗》找到资金难度不小,但他总有个直觉,自己这次能成就一番大事。一次他找到了一个有钱的制片,对方说可以出五十万美金,但要求自己的女友出演一个角色。另一个资方可以出一百六十万,要求改成《骗中骗》式的结尾:所有人被炸成碎片,之后又都站起来离开,揭示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班德和昆汀不想接受这些要求。那时昆汀已经把《真实的罗曼史》剧本卖出了五万美金。两人决定,如果找不到资金,就拿这笔钱来拍,用16毫米胶片,找熟人来做演员。同时,他又把剧本给了自己表演课的老师,老师又通过几重关系给了一个有名的演员——哈维·凯特尔。凯特尔曾读过《真实的罗曼史》的剧本,甚至差点出演,所以他对昆汀的才华印象深刻。这一次,他很快就答应了出演《落水狗》。▲昆汀指导哈维·凯特尔凯特尔的加盟让项目柳暗花明,而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也随之而来。昆汀的一个朋友把剧本给了美国独立电影的旗帜性导演蒙特·赫尔曼,后者约昆汀出来聊聊。昆汀非常喜欢赫尔曼的片子,也很想听听对方的意见。两人在好莱坞大道上的一个冰激凌店见面,一边吃着热果酱圣代一边聊。昆汀这才发觉,赫尔曼以为自己是受邀导演《落水狗》。“能让蒙特·赫尔曼导演我的剧本是莫大的荣幸,但这部我必须自己来。”赫尔曼吃了几口圣代才回应:“那你准备怎么拍?”昆汀先谦虚地说:“这些目前只是理论层面。”接着开始了他习惯性的口沫横飞,边吃边神侃自己设想的拍摄风格。赫尔曼听完,想了想,说:“听起来挺不错。那你觉得我来做监制怎么样?”“我的天啊!蒙特·赫尔曼!就这么定了!”这是我的片子,就算我在自己后院拍。蒙特帮班德把剧本递给了LiveEntertainment公司的理查德·格莱德斯坦。这是一家过去以色情电影闻名的公司,现在专做录像带市场。“蒙特把剧本直接递到了我家里。我进屋打开包裹,看到第一页上写着:《落水狗》,编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格莱德斯坦回忆说,“上面还写着:最终稿。”这些都违反了向公司递交剧本的惯例。“我把钥匙放下就开始读,居然就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到结尾。我完全被震住了。”昆汀第一次跟格莱德斯坦见面时,就摊牌说:“这是我的片子。就算我在自己后院拍,用我自己的录像摄影机,用我自己的朋友做演员和剧组,无论拍三天或三个月或三年,都是我说了算。”格莱德斯坦答应了。他太喜欢剧本,已经打定主意,只要这家伙不是精神失常,就一定要做这部片。LiveEntertainment同意出资一百三十万美金,并负责录像带发行。昆汀和班德终于可以开始筹备工作了。首要任务就是选角。昆汀坚持除了凯特尔外,其他角色都要通过试镜来找演员。凯特尔提议试镜在纽约进行。昆汀和班德一穷二白,平时只能坐公交车出行,凯特尔就自己出钱包了昆汀和班德的机票和食宿,但凯特尔坐头等舱,昆汀和班德坐经济舱。在纽约五十七街的一个房间中,有几十名演员来试镜。班德在试镜中一直扮演片中的警察角色,配合演员表演那场极端血腥的酷刑戏。演员们都非常认真,甚至自己带来了道具:真刀和真枪(虽然未上膛)。在一天之内,班德不断地被殴打、勒抽、打翻在地,后来不得不对演员的表演有所限制。史蒂夫·布希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选中扮演粉先生的。▲给你一个粉先生小表情,自己感受一下回到洛杉矶后,蒂姆·罗斯联系剧组,也想要参演。他那时有些名气,不想试镜。昆汀约罗斯到一间日落大道上的酒吧,两人喝到大醉,在桌子底下读了一整晚的剧本台词。罗斯就这样通过了“试镜“。“每个人必须是不同的,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表演风格。但每个又必须成为整体的一个部件,找到正确的能量,”昆汀谈及选角时说,“也有一些演员试镜表现非常好,但他们怎么看都不像职业罪犯,那也不行。”班德回忆说:“拍摄前有一次,我们一起在哈维(凯特尔)的家中吃晚餐,有我、格莱德斯坦、昆汀和所有演员,好像还有蒙特·赫尔曼。席间,有人开始聊起以往的事,原来在场所有人都曾在某个时间点进过监狱。我跟格莱德斯坦说:‘太棒了!这就是咱们想要的电影!”选角结束后,昆汀安排了两周的彩排,他认为这很有必要。“彩排和实际拍摄的区别就像是跟某人同居和结婚的区别。开机那天是真正走到一起,但所有的重大问题都在彩排时解决了。彩排也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剧本是地图,彩排是旅行,但你不知道你究竟会到哪。”昆汀同时强调,彩排也是为了帮助项目省钱,避免把重大问题拖到拍摄的时间压力下。03 『摄影指导是个“疯子”』 □□□□ 整个拍摄用了五周,三十个拍摄日,按期完成。第一周是开场戏和所有办公室场景。第二周完成了所有动作场景。接下来的两周是库房戏。最后一周是关于橙先生的章节。当时所有演员都收工离开了,只有蒂姆罗斯一个人留下完成最后的拍摄。昆汀说这感觉很奇特,就像在拍一部完全不一样的片子。作为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落水狗》的拍摄算得上顺利。▲《落水狗》中的昆汀中间唯一有点岔子的是动作戏。布希密扮演的橙先生有一段追车戏,由于成本实在有限,剧组无法封锁整个周边街道,那需要五个警察,而他们只有两个,所以这段危险的戏有一部分是在不受控制的交通状态下拍摄。昆汀给布希密做拍摄前的指导:“史蒂夫,听好了,这些是你要做的事:拿起枪,对着警察打光子弹,跳上车,这时候注意红绿灯,如果是绿灯,你就开车逃跑。”布希密懵了:“绿灯?!你的意思是你们不会停下交通?”“这个嘛......我们只会停下这面和这面的交通,”昆汀用手比划着,“警察说了,只要你不闯红灯,就没问题。”布希密刚刚拍完一部五千万美元成本的大片,满以为剧组会把整座城都封锁住来拍摄。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了。在一条拍摄时,布希密驾车飞速奔驰,开到马路尽头时有一个停车标志立在那儿,正好是剧组没能控制的区域。他只得闯了过去,昆汀当时坐在车后座,对讲机里传来警告:“太胡闹了,这是绝对非法的!警察发火了!你们赶紧回来!”昆汀拍摄时发誓,再也不会用一百三十万成本来拍这样的动作戏。摄影指导:看片时给我关掉声音在选择摄影指导时,有人给昆汀提了一条建议:“昆汀,你太野了。但你的摄影指导不应该像个成年人一样总是指点你这不能拍那不能拍。你要找一个比你还野的摄影,相比较你就好像是个成年人。”昆汀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建议,最后他选择了安杰伊·赛库拉,一名在英国工作的波兰人。“我们之所以用他,因为他是个疯子。”昆汀如此评价。昆汀想给赛库拉看一些参考影片,赛库拉说:“可以,但我有个条件,必须关掉声音。”昆汀因此跟赛库拉看了八部“默片”。昆汀坦承,他从未这样做过,而这种经历就好像天亮了,所有的光影、颜色、影像风格都呼之欲出。▲《落水狗》剧组现场照拍摄时,赛库拉坚持使用50ASA胶片,这是柯达所有胶片中感光度最低的。通常低成本电影都会尽量选择高感光度的胶片,以便节省打光成本。“我们必须从各种地方挤出光来拍摄,每个镜头都很费劲。”昆汀先是抱怨,但他接着就感叹,“不过这也值了,我们拍出了想要的很深很深的颜色,我想要的清晰纯粹的颜色用胶片拍出来了。”昆汀不会画画,所以他从不画故事板。他也不想别人替他画,因为怕还原不准确。他会用文字镜头表来代替故事板。他把每个镜头写下来,描述得很详细,拿去跟赛库拉讨论。接着塞库拉做出自己的镜头表,再拿回来给昆汀看。两人最后讨论谁的设计更好。赛库拉的冒险精神让昆汀印象深刻:“他的镜头设计比我的更激进。”大多数时候,昆汀不会采用常规的拍摄方式,即从不同角度拍摄几遍整个场景,后期再去剪辑组合。他喜欢用事先设计好的特定方式去拍,不想要那么多的后期选择。他相信自己设计的镜头效果错不了。即使错了,在剪辑时也有办法修复。唯一例外是开场所有角色围坐一桌的对话场景。昆汀从不同角度拍了整场戏,他解释说:“那场戏太依赖演员们的节奏感,你不可能提前去设计。你只能去听演员说台词来决定如何剪辑好。”▲《落水狗》剧照▲《落水狗》剧组拍摄现场合照然而,昆汀依旧在其中寻求创新。对话场景的第一部分,即聊麦当娜话题时,摄影机不停绕圈移动,故意让观众迷惑,不知道谁在说话,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当他们聊到广播电台时,镜头变得正常,双人中景和全景,带着一点移动;最后的聊天部分则全部转为特写。▲昆汀和摄影指导赛库拉04 『和圣丹斯闹掰』 □□□□ 开拍前不久,昆汀接到了圣丹斯学院的通知,《落水狗》的剧本入围了圣丹斯工作坊。这是一个由好莱坞影星罗伯特·雷德福在年创立的项目,入围的项目导演会被安排接受知名电影人的一对一指导。雷德福想通过工作坊为有才华的独立影人提供好莱坞的业内资源支持。▲昆汀和雷德福在圣丹斯,雷德福正是《骗中骗》的男主角,而“圣丹斯”电影节的由来,也是源起自他主演的电影《虎豹小霸王》中他饰演的角色“圣丹斯小子”昆汀有些犹豫,因为已经进入前期筹备环节,但最后还是不想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昆汀自己评价,工作坊的经历令他受益匪浅,他的导师包括特里·吉列姆和沃尔克·施隆多夫。另一个附加的好处是,昆汀在拍摄筹备最忙碌的时候能够抽身离开,居住在犹他州廷帕诺戈斯山上的滑雪度假村,集中精力接受两周针对剧本的创作指导。他自认为这让他免受干扰,更集中精力解决创作问题。相比于工作坊的愉快经历,《落水狗》后来在圣丹斯电影节的遭遇却并非一帆风顺。▲年昆汀在圣丹斯赫尔曼把最终成片给了电影节策展人。然而,《落水狗》无论从题材还是风格上都与圣丹斯的传统大相径庭——努力寻找“富有冒险精神、侵略性、实验性、不靠公式吸引观众的作品”,因此它们的电影中很少有人死亡,甚至很少出现枪。《落水狗》的出现让他们陷入困境——圣丹斯到底应不应该接受类型电影?表面上看,这绝对是一部典型的犯罪类型片,但又隐含着丰富的内在层次和反类型化的表现手法。它混合着香港电影、美国B级片、黑色电影和法国新浪潮,成为对传统类型片的解构。暴力是电影创作最伟大的事情之一《落水狗》在圣丹斯的首映意外不断:放映员用错了放映机的镜头,造成全场画幅扭曲;放映中间灯突然自动亮起;临近所有人拔枪互指的高潮戏,放映突然中断。尽管如此,影片依旧引发了观众和影评人的巨大混战。有人鼓掌大呼过瘾,愤怒的人直接站起来抗议,那场臭名昭著的割耳朵戏引发的抗议声浪充满了整个电影节。▲《落水狗》中割耳朵场景昆汀则是一副来者不拒的态度。在最后一场放映中,面对一名男观众对电影中暴力的质问,昆汀直言自己喜欢暴力电影,并觉得像伊沃里·莫昌特那些古典英式垃圾(《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莫里斯》等)才是对观众的冒犯。意料之中,《落水狗》没有获奖。年的剧情片评审团大奖给了亚历山大·洛克威尔的《进退两难》。“有人竟然不喜欢枪战电影?简直荒唐透顶!”颁奖前《落水狗》的热门呼声和最后的落空让昆汀颇为受伤,他认为这完全是圣丹斯的偏见,“暴力是你能在电影中创作的最伟大事情之一。爱迪生发明摄影机就是为了制造暴力,对吧?”▲《落水狗》中酷刑场景昆汀成名后,圣丹斯数次邀请他回来做评委或工作坊导师,但在很长时间里,昆汀都拒绝了。昆汀的愤怒只针对电影节,他对获奖的洛克威尔表示了祝贺。他俩和另一名参赛的导演阿利森安德斯成了朋友,并自称为圣丹斯的“92班”。昆汀之后去纽约时也借助在洛克威尔的公寓,还努力给后者介绍能提供电影投资的关系。▲昆汀、吉列姆和施隆多夫在圣丹斯工作坊05 『强硬对付“剪刀手”』 □□□□ 米拉麦克斯公司的两名发行高管看了《落水狗》首映后就觉得必须买下这部片子。他们立刻给在纽约的老板哈维·韦恩斯坦打电话,并在第二天就寄了一份拷贝过去。哈维组织了公司内部的看片会,放映结束后,他自己有些不确定,就询问在场众人的想法,几名管理层人员都对影片评价不高,但几个年轻的中层职员都特别喜欢。哈维承认,最终是这些年轻职员的意见让他买下了影片。《落水狗》由此获得了电影院发行。▲昆汀和哈维·韦恩斯坦,韦恩斯坦已于今年因性侵罪名被叛入狱23年但是哈维依然对割耳朵那场戏感到不安,认为这会把女性观众全都吓跑。他决定再做一次试验,这次他的老婆伊芙和小姨子莫德成了试验品。当割耳朵戏出现时,伊芙和莫德都被吓得跳了起来,随即走了出去。哈维嘟囔了一句:“果不其然。”身旁的昆汀问:“那两个是谁?”“我老婆和小姨子。”昆汀听后大笑:“这可不是拍给她们看的电影。”过了一会儿,老婆和小姨子又回到了放映厅。尽管觉得恶心,她们压抑不住好奇,想知道后面剧情到底如何发展。放映结束后,昆汀特地走到伊芙面前,礼貌地说:“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接着他转向哈维:“我可不会对片子动剪刀!”昆汀之所以这么强硬,因为独立电影人都知道哈维的绰号是“剪刀手哈维”。米拉麦克斯帮助很多艺术电影实现了高票房和奥斯卡的丰收,可大多数独立电影人说起与哈维合作,依旧咬牙切齿。哈维会以“适应观众口味”的名义对影片大剪特剪,即使拥有最终剪辑权的导演,也上过他的当。▲昆汀戴着墨镜走在中间果然,哈维想要剪掉整场折磨警察的戏。这可是给影片打上昆汀标签的重要场景。哈维先用强势的语气宣称:“剪掉这场戏,我能让《落水狗》在三百家电影院上映。否则就只能有一家!剪掉三十秒就能改变电影在整个北美市场的命运!”昆汀没有发怒,而是跟哈维理性争论,强调这不是爱情喜剧,不是一部拍给所有人看的电影。硬的行不通,哈维就开始耍花招,提出先让他的工作人员只用录像带剪剪,不动原始胶片。昆汀识破了哈维的招数,知道只要稍稍退让,就给片子宣判了死刑。“不行,哈维,我觉得现在的片子就是最好的。那场酷刑戏确实缩小了受众,但也是全片最好的东西之一。”哈维短暂的沉默,然后说:“好吧,那你永远记住,是米拉麦克斯让你的片子以你想要的样子上映的。”昆汀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感叹:“那个时刻很短很小,但决定了我整个导演生涯,也奠定了我和哈维的关系。”《落水狗》于年10月23日在纽约公映。之前的两年,米拉麦克斯深陷低谷,无论制片还是采购,都鲜有票房盈利的作品,他们期待《落水狗》能扭转颓势,却未能如愿。《落水狗》的北美票房只有二百五十万美金。影片之后在录像带市场收入斐然,但大部分进了LiveEntertainment的腰包,米拉麦克斯并未分得多少利润。06 『在戛纳“大闹天宫”』 □□□□ 哈维、昆汀和班德都对票房感到失望,但转机却发生在另一个舞台。格莱德斯坦把影片给了一个戛纳电影节选片人,《落水狗》随后进入了非竞赛单元。在戛纳,观众和影评人对影片的反应同样两极分化,而昆汀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和口才。▲《落水狗》剧组在戛纳采访中,他尖刻幽默,机智敏锐,持续蹦出的金句和“大闹天宫”的颠覆形象让他成了媒体的宠儿。哈维嗅到了商机,开始对昆汀进行全面的商业包装。他个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落水狗》,也成为了第一个独立导演明星。之后的日子里,昆汀一直和米拉麦克斯合作,开创了米拉麦克斯的辉煌时代。就像哈维说的,米拉麦克斯是昆汀建造的房子;昆汀则说自己完全可以单飞,能争取到更多的收入和制作资金,但他深爱着哈维,而哈维几乎把昆汀当成自己的儿子。07 『“塔伦帝诺先生”』 □□□□ 昆汀和班德通过《落水狗》各自赚了四万美金,他们出门终于不用只坐公交车了。他们的组合之后又做出了《低俗小说》《危险关系》《杀死比尔》和《无耻混蛋》。昆汀有了些钱,有了名气,以前录像带商店的同事们还记着当初的誓言——谁先发达后,一定不能忘记帮助其他人。他们想要联系昆汀,但发现已经变得越来越难。“昆汀这小子现在成了塔伦帝诺先生,已经不想和老朋友们混了。”这令他们很气愤。他们声称,在《落水狗》中有不少当时大家交流剧本时的创意碎片。这些都被昆汀深加工,打上了自己的标签,其他人只能继续默默无闻。只有阿夫瑞保持了几年跟昆汀的友谊,后来也因《低俗小说》的编剧署名分歧渐渐疏远。参考资料:《低俗电影:米拉麦克斯、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后院中的造反:六个先锋导演如何征服好莱坞制片厂体系》《昆汀塔伦迪诺:采访集》“《落水狗》特别收录”“你不知道的关于《落水狗》的十五件事”本文作者刘畅,美国波士顿大学电影学学士,美国爱默生学院媒体艺术学硕士,曾学习电影理论和制作,现为职业编剧。 《电影》杂志近期热评▼《隐形人》:好莱坞今年第一匹黑马来了奥斯卡为什么不喜欢寡姐?《寄生虫》里不能说的“秘密”《电影》杂志深度专访链接▼喜欢,就点个“在看”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zysx/1193437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