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寒潮影响,新年伊始的崇礼太舞滑雪小镇异常寒冷,但没能阻挡滑雪爱好者的热情。 ▲充满异域风情的太舞滑雪小镇。(摄影:武殿森) 在小镇一家名为“白山青瓦”的韩国料理店内,24岁的餐厅主管阚凤龙正和工作人员一起为游客准备晚餐。查看食材备料、检查餐具摆放、调度人员安排,是他每天的工作。 “工作4年了,刚毕业时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干,两年前回来在太舞小镇上班,现在在县城住,每天坐班车上下班,收入也不错。”由于踏实肯干,阚凤龙在两年内就从餐厅普通员工做到了主管,“每个月元的工资,有‘五险一金’,还在太舞小镇找到了女朋友。”阚凤龙自身的变化,见证了家乡的变迁。 ▲阚凤龙在收银台前清点账目。(摄影:韩哲) 太舞滑雪小镇就建在阚凤龙的出生地——营岔村,这里曾是山沟里的贫瘠小村庄。和其他村民一样,阚凤龙一家人守着30多亩靠天收的薄地,主要以种圆白菜为生,如果碰上天旱或冰雹就会绝收。 转机出现在年。这一年,一个外地人看中了营岔村,他要在这里建一座滑雪小镇。这个外地人就是太舞创办人齐宏。营岔村距离崇礼县城16.7公里,三面环山,气温比县城低5至6摄氏度,每年山里的雪5月才融化、10月就开始上冻,拥有得天独厚的滑雪资源。 因建设需要,年,营岔村全村80多户村民拆迁搬离。借北京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东风,年,滑雪小镇建成开业。开业以来,小镇接待游客人次实现近5倍增长;年雪季滑雪游客超26万人次,而夏季山地度假游客逾28万人次,冬夏游客量近乎持平。如今,太舞已发展成为集滑雪、旅游、餐饮、零售等产业为一体的四季冰雪旅游小镇。 ▲太舞滑雪场雪滩上,欢乐热情的滑雪人群。(摄影:韩哲) 冰雪产业火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自然多起来。阚凤龙一家四口如今都成了太舞的员工,哥哥阚青龙在宴会厅做主管,父亲阚明在物业开扫雪车,嫂子在儿童餐厅工作。“眼跟前儿的生活一下子就改变了。”阚凤龙说。 在做好冰雪经济的同时,太舞还在培养本地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表示,把普通村民培养成具有一定技能、懂经营、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一直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和小镇一起走过6年,很多本地人逐步成长为冰雪经济业务骨干,成为小镇运营发展的生力军。 “小镇建成后,太舞为原营岔村民提供了‘一户一岗’的就业政策,本地人有了更好的发展和成长,这种变化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很多人都是切身体会的。”李永太告诉记者,小镇旺季时有工作人员多人,80%以上都是本地人,“这两年,随着冬奥会脚步的临近,一批又一批有学历的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现在有多户双职工或者三职工,甚至一家四口人都在太舞工作。” 朝八晚五、班车接送、五险一金、每个月到手五千多元工资……这是37岁的营岔村人刘伟伟从北京回乡后在“家门口”上班的待遇。从一名普通服务员升任为一家旅社的主管,刘伟伟说,冬奥会让更多外地人认识了崇礼,客房每天都是满的,他更看到了冬奥会带给每个人的机会。 ▲在奥地利风情餐厅工作的申建秀。(摄影:韩哲) 太舞滑雪场的山顶上,有一家具有奥地利风情的特色餐厅,这家餐厅是游客们的补给站,申建秀就在这里工作。客人中有不少是外国游客和运动员,为此,她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冬奥会就在咱家门口举办,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来滑雪旅游,我们既是服务人员,更是崇礼的宣传大使,有责任给客人们送去更优质的服务。” 借助冬奥会机遇和天然优势,崇礼以打造国际知名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胜地为目标,持续发展以冬季滑雪和夏季户外为主导的体育休闲产业,充分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助力脱贫攻坚。至年雪季,全区滑雪游客达到万人次。高端滑雪集聚区的磁场效应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雪具行业发展,建成各类酒店、宾馆和酒店式公寓多家,拥有各类雪具租赁店近60家。 “冰雪服务产业链带来收入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截至年底,全区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达3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多人。”崇礼区委书记王彪介绍。 -END- 撰文:邵俊琴逯占友韩哲 (张家口日报记者、通讯员) 责编:马力 制作:胡玉霞 校对:刘艺璇 编审:卢茹彩 监制:张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zysx/119344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