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经营网北京冬奥会已然落下帷幕。与运动员成绩、奖牌榜排名一同记入历史的,还有不少关于掘金的故事。在一篇盘点冰雪生意的报道中,北京某滑雪场负责人表示,其所在滑雪场的日均人流量在~人,且这还是限流之后的数据。该负责人还表示,按照滑雪场门票价格元/张来计算,节假日一天的营业额在万元以上。而把时间倒拨回被称为“滑雪产业元年”的年,普遍微利才是滑雪场的常态。当年,连续亏损11年的业内知名滑雪场品牌万龙终于实现盈利,但盈利规模不足雪场营业额的10%。乘着冬奥东风,滑雪场实现显著盈利,滑雪教练也跟着“占光”。在某滑雪社区APP上,滑雪教练每小时课时费普遍在元以上。一位从事滑雪教练工作12年的人士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个雪季(三四个月时间)下来,业内头部滑雪教练的收入可达万元,有6~7年教学经验的滑雪教练,其收入也可以达到30万元。而在看似与滑雪关联度不高的地方,也上演着不同的挣钱故事。为了满足用户纪录滑雪瞬间的需求,某滑雪垂类APP为用户提供滑雪影像和照片付费下载功能。据悉,该平台注册摄影师的照片下载量普遍在~次,按照每张照片售价15元的单价来计算,每个摄影师一个雪季能有6万元的收益。而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则不断涌现出力图赶上这波冰雪热红利,以求日后变现的人。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滑雪”,能找到57万+篇笔记,内容涵盖和滑雪相关的一切:滑雪技巧、雪地服装挑选、冰雪拍照技巧、冰雪装备等等。毫无疑问,在中国,滑雪因冬奥而热。问题是,随着冬奥结束、热度散去,滑雪生意还能养活积极涌入的个人、商家和资本吗?或许可以从同为冬奥会举办国的日本一窥究竟。年,第十一届冬季奥运会在日本札幌举行,这是冬奥会第一次在欧洲和美国以外的地区举办,也是亚洲举办的第一届冬奥会。随后,日本长野又成功赢得年第十八届冬奥会的举办权。彼时,全日本拥有多座雪场,滑雪人口达到万。时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由于受到经济停滞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包括滑冰和滑雪在内的冬季项目在日本进入停滞期。一方面,大量雪场因经营困难关门,另一方面,不少雪场、冰场被迫进行多种经营,并大力吸引国际游客。诚然,我国有人口优势,也有“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但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体验派远多于热爱者、气候因素“短板”、季节性运营将是制约滑雪产业长远发展的三大掣肘。《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体验者,多数一年仅滑一次雪,转化为稳定滑雪人口(平均每个雪季滑雪4~5次)人群的比例只有3%。而在冰雪经济成熟的国家,平均滑雪转化率为10%到15%。与此同时,不同于日本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冬季项目的自然条件,我国冬季降雪普遍偏少,一来滑雪资源较少,二来体验感较差。两方面因素叠加,滑雪贵成为常态,而滑雪贵也进一步导致我国滑雪热爱者数量有限,以此形成某种“恶性循环”。此外,也有分析师表示,由于滑雪场属于单季节项目,存在季节性运营风险,可能导致冰雪装备、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hxdy/1193460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