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这么危险,我们还要让孩子学玩吗

发布时间:2019-1-16 15:27:42   点击数:

姚兰祁昕

祁昕简介

新秀滑雪教育机构合伙人

从事儿童滑雪教育工作

双板滑雪雪龄10年

问:滑雪这项运动孩子多大开始合适?

祁昕: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网上所有的这些信息都是仅供参考的,你必须得观察自家孩子的实际身体状况,主要就是说奔跑、跳跃的能力以及小腿骨骼硬度,这些决定了他能够滑雪的一个起点。推荐安全的年龄是五岁以后。

如果父母经常滑雪,对这项运动熟悉、了解,那么孩子两三岁也有被带去滑的,你心里头对这个事儿了解的程度越深,你越敢带他去。就是说,我知道他在遇到什么危险的情况下该怎么去保护他。无知者才无畏,对某件事情了解的越多,我们才会越谨慎、越有有理由的信心。

如果爸妈完全没有滑雪经验的话,那就等孩子稍微大一点,这样孩子骨骼硬度稍微强一点,所能承受的冲击也会变强,安全性也会高一点。

问:现在学滑雪的孩子多吗?爸妈都是处于什么样的考虑送孩子去学呢?

祁昕:据我所知,在北京周边,每天在雪场上学滑雪的孩子几百上千人吧。在北京和崇礼大概有四五家儿童滑雪学校,每天每家都有几十个孩子在上课,而且现在的趋势还是会越来越多。

大多数学滑雪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是滑雪爱好者,让孩子也学,学会后就可以让孩子们跟他们一起玩儿,很方便,乐趣也更多。

还有一些就是父母不会滑,但是觉得冬天比较枯燥,其他的户外运动项目也比较少,相比之下滑雪这个项目在冬季来说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问:孩子跟着教练学习滑雪,爸妈不在身边孩子会不会焦虑或者不安?

祁昕:一般来说五岁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就是说他跟他的父母已经经历过这个分离的过程了。其次,到雪道上之后,在自然的环境里,孩子的注意力完全就被雪吸引了,这个是很天性的显现,而且还有很多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他开心还来不及呢。

一般焦虑的反而是父母,谨小慎微地跟着,恨不得寸步不离。滑雪学校通常会选一个比较空旷的场地,让爸妈在跟孩子距离很远的情况下也能清晰地看到孩子。一般来说在雪具大厅里面有一个大玻璃,爸妈在里面休息,同时能看到整个雪道上的情况,这样就能缓解爸妈心里的焦虑感,你能随时看见孩子的情况。

其实这样安排也是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跟爸妈隔离,因为如果妈妈一直在身边跟随的话,孩子就会时刻回头看妈妈,受母亲的感召他也容易变得焦虑,那么这个学习过程就会很不顺畅。而孩子一旦跟妈妈隔离开了,他就进入了一个新环境,跟周边的人产生关系,比如其他的小朋友、教练,那么他的注意力也被转移过去了,学习自然也就比较顺畅。

上了几次课了以后,当爸妈完全了解这个训练过程了,对于机构、教练,包括自己的孩子有那种信任感了,就好多了。

问: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弱小,容易受伤害,需要大人的额外呵护。孩子在家里面可能都比较娇惯,但是通过我们之前的系列采访发现大部分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都很独立、坚强。

祁昕:是这样的。孩子是能做一切的事情的,因为他生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有的他不能完成的东西,大都是因为家长给他设置了阻碍,替他完成了,把他延伸的能量砍掉了。

所以,我经常跟家长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学习完成一个动作,那就请你现在回大厅去休息,你在这儿站着,他就看着你,什么都不做,你也帮不了他什么忙,有专业的教练在帮助他。

问:滑雪是一项运动,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和伤害,我们该如何让孩子规避这类风险?

祁昕:滑雪是可以很安全,就跟开车一样。开车很安全吗?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开车就很安全,如果你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开车就很不安全。在雪道上也有自己的规则,比如你滑什么类型的滑雪内容训练,你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我们一般班课都是六个小孩一组,第一个教练是负责做示范动作的,最后一个教练一般是负责安全保卫的,就是他要负责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到达下面。

据我所了解到的滑雪伤害,大部分,我只能说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秩序感、规则意识、风险评估的缺乏。(也有一些是因为滑雪场没有遵守安全防护的规章制度。)

秩序在于由小的时候就建立的一种意识。比如说像咱们过马路,你可以看到很多人过马路时根本不左右看的,这样的人大把大把的存在,他们受伤的几率就比左右看的人要高太多了。

在雪道上也是一样的,你每次在做滑雪训练动作的时候,都应该做基本的雪道审查,这是一条多长的道,坡度是怎么样的,雪道情况如何,有多少人在雪道上滑行,身边的人都在干什么,你都要看。你看完了之后再决定我现在应该干什么,这个动作我该不该做,风险在哪里,这一切都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上滑雪课教练都会教授规则,会示范:雪道很长,哪儿能停,哪儿不能停?为什么这儿可以停,这儿不能停?我停下来应该做什么?又比如说我应不应该戴头盔,什么时候必须要戴,有什么好处?我必须有几个人一起,才可以下什么样的道,我单人能够去哪里?这些都是有一套固定规则的,这些规则都是来自于几百年的滑雪传统摸索出来的。如果我都做到了,我就是相对安全的。所以如果有一个良好的教练系统,可以帮孩子在一开始就杜绝很多问题。

问: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只是在滑雪的过程当中要懂得遵守规则,在日常生活当中更是如此。

祁昕:没错,它是基于一个秩序感。秩序感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建立。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要把行为规则牢牢的记在心里头,你就会大大减少受伤的几率。

这个世界本来是充满风险的,如果家长让孩子尽早接触风险,跟风险能够共处,那么孩子就学会了一个生存技能。如果一直不让孩子接触风险,孩子一直不知道怎么面对和解决风险,那么其实孩子是更危险的。尤其家长替孩子完成了风险控制,孩子自己就不会风控了,他失去风控能力了。

问:学习滑雪有什么好处呢?

祁昕:滑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能给你带来快乐。我看过一些文章写道“学习滑雪可以提高孩子的平衡性,或者提高小腿肌肉力量”等等。我个人感觉很功利。其实不是这样,滑雪主要带给我们的是快乐,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是副产品。比如孩子的身体灵活性也好,健康状况提升也好,或者说反应能力等等,一切都是因为你快乐之后,然后你同时又获得了这些。能够获得快乐,对于当下社会的人和孩子来说是特别珍贵的能力和体验。

问:我觉得刚才你说的那个特别重要,因为现在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比如孩子学什么,我肯定第一个反应就是会对他将来有什么帮助?

祁昕:滑雪要面对的情况永远是在变化的,这个跟我们当今的社会状况很相像。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变的社会,你需要每一周、每个月都要去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去调整自己,但是,这个调整又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你必须去接受和适应的。

雪道的坡度、雪的硬度都是永远不变的,它不会因为你的任何主观意识发生变化,重力对你施加的影响力也是稳定不变的,这些东西你都左右不了。但是在滑行的过程中会遇到突发的情况,比如遇到一个雪包,用我们本能的想法是:把它铲平过去,但是你会发现,所有的雪包你都铲不平,你也不可能铲平自然界所有的雪包,它如此的坚硬和强大,你只能绕过去。

关键就在于看你接触它的一瞬间,你选择什么方式去绕过去,让自己优雅轻松地绕过一个又一个雪包。雪包依然在那里,但我已经通过了,它不会对我产生阻碍。如果说我非要跟这个雪包较劲,那我只能自己受伤,这个我觉得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人生启示。

另外一个就是,滑雪始终在控制和失控的边缘,你觉得你能控制得了,但是你又时刻担心你控制不了,这也是我们面临现实社会的问题,就是一切事情都是可控的,又都是不可控的,你怎么来出演你的角色,去控制你能控制的那部分,然后你又怎么应付其实大量不可控的东西。它一旦出现你怎么办?

你怎么面对每一次失控,你怎么能调整,或者你怎么能选择一个正确的姿势,以使自己每一次失控的时候,你都能够应付得了。这也是滑雪能带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生启迪。这些都能够通过滑雪这项运动潜移默化地教授、传达给孩子。

问:那接下来我的一个问题,怎么样选择教练或者机构?

祁昕:我觉得教练比机构品牌更重要,就好比学校的好老师要比学校的名字更重要,因为那个人他会直接教导、影响你的孩子。前两年雪场的教练大多数是从东三省的退役运动员里选送过来的,过来直接就可以聘用做教练,但是这一部分教练的文化课素质通常相对不高,在儿童教学中也会存在的一定的问题。现在的趋势是从本科的体育院校,招本科毕业生,然后对他们进行滑雪技能训练。教练的自身的基本素质很重要,他对于儿童教育的理解,对于体育教育的理解。

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教练的基本素质要比滑雪技术更重要。我理解滑雪这个过程是一个学习做人的过程。他要教会你很重要的就是仪式感、秩序、规则,你需要遵守什么,你需要接受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滑雪会教给你的。

问: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滑雪的仪式感体现在哪里?

祁昕:首先,滑雪并不是那么便利的运动,你要把所有的装备按照顺序把它们穿戴在自己的身上,从内衣到保暖层,到外衣,到鞋、板,各种护具,全都一件一件按照固定的顺序把它弄好,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秩序训练,就是做一件事情,头绪是什么?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中间有哪些检查点,怎么保证我每一步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然后到雪道上开始做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有哪些步骤,为什么要做热身,它有什么用。然后开始做训练,今天训练的内容是什么,从哪儿开始,怎么结束。所有的顺序都是一个流程化的,你不能任意的修改的和跳过,你所有的忽略或者是懒惰都会在后面给你留下隐患。比如你穿袜子的时候没有把袜子穿平,就凑合一下,那你滑一小时下来,腿就非常可能会硌出一个包,那你只能自己承担这个后果。

在滑雪学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孩子,一切事情都是他自己完成,教练基本上是不插手的,除非他是完全力不能及的。雪鞋加上雪板的分量也不轻,孩子就是要自己拿自己的设备,这是一个很完善的仪式过程。

问:儿童滑雪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怎么样的呢?每星期一次课吗?

祁昕:一开始会是这样,以后会越来越密集,到后期寒假班,可能一周四天、五天连着的课程,类似训练营似的。

问:其实有个问题可能会代表一部分爸妈的疑问,就是:滑雪孩子只要会滑就行了,还有进阶学、学技术的必要吗?

祁昕:滑雪满足的是一种人类的原始快感,对于速度的追求。速度、失重都是人类的本能快感。有的人多一点,有人少一点。有的人喜欢速度,比如赛车,或者开战斗机;有的人可能一开始惧怕速度,每个人都不一样。

每一个滑雪的孩子,他都会选择到自己的速度点,他自己会慢慢摸索出来。他滑到一个速度他可能觉得害怕了,不想再快,但是如果再慢他也觉得没意思。所以孩子你只要观察他,他就会告诉你,他到底想滑多快。

选择了这个速度点之后,对应的技术就出现了。用15公里/小时、30公里/小时或者公里/小时的速度滑行,方式肯定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你选择一个合适的速度点之后,对应这个速度点,你就需要用某一种技术来完成。如果希望用30迈的时速从上面滑下来,那么肯定对应这种技术是最合理的。

这是滑雪带给我们的一个基本的道理:它是一个自然规律,你不能去违背它,如果非要用一个不合理的技术动作在一个不应该的角度上滑下去,那么要不然就摔倒,要不然这个动作完成的就很难受。滑雪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说,我们要找到自然界的规律,找到了就去遵从它。

滑雪高手的标准就是,他能在任何不同的坡度和雪面的情况下,轻松滑下来,他就是在不停地变换自己的技术类型去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果你只掌握一种技术,那你就只能在一个速度上滑。

孩子在一个速度下掌握之后,他自然就会追求更高的一个速度,他就会对应地去寻找那种新的技术。

问:有很多滑雪爱好者会跟着世界各地的雪季去滑,适合带着孩子一起吗?

祁昕:这主要就看父母自己和孩子的兴趣,还有自己时间上的安排了。首先北京的滑雪季从十二月初到转年的二月中,两个半月。崇礼就长一点,崇礼从十一月初到三月底。吉林是大概十月中到四月初,长白山就会更长。新西兰、智力的滑雪季从每年的五月到八九月。所以,一个狂热的滑雪爱好者,他的雪季分为南半球雪季和北半球雪季,他会追着雪去走。

附带阅读(一百六十六):

这五种行为都是宝宝在变聪明,请不要错怪他

OK妈

很多事情我们不用着急给结论,可以先看看、多了解。带孩子的过程也是一样,不用一碰到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就担心到不行,观察了解学习一些,就能知道有些我们眼中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可能恰恰是孩子大脑在发育,是他们正在变聪明呢!

今天先和大家说说宝宝可能被误解的五种行为。

一、十个月前吃手并不是坏习惯,是宝宝重要的“学习”机会

宝宝吃手是妈妈们特别疑虑的一点,总觉得那不卫生,也时常会担心“婴儿吃手是不安和有压力的表现”。

但事实上,宝宝10个月之内的吃手、吮吸手指行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吃手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是刺激大脑发育和安定自我情绪的必要行为。

要知道宝宝的各种感觉器官中最先发育的是嘴唇和舌头,所以宝宝会用嘴巴感知自己身边事物的形状。因为最开始他还没有能力用手抓起物品拿到嘴边,所以就把最容易放到嘴里的手作为探索行动的对象了。

另外,吃手也会有自我安抚的功效。宝宝在大约一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吃手的行为,这样做可以排遣空腹感。所以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喂奶,这个时候只要宝宝吮吸到了手指就不会哭闹了。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当宝宝学会吃手后,他会有固定偏爱的手指,如果你不在他身边,他有时为了排解寂寞也会积极吃手。

我也不止一次分享过,睡前宝宝总是吃手,完全不用介意哦,这就像是睡前仪式,他用这个方式让自己的情绪平静。

当然如果蛮大了孩子还在吃手,那就要介入了,这会儿才可能是因为宝宝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二、谁说“认生”就是性格内向,明明是智力在发展

宝宝认生是从6个月左右开始的,这个时候说明他们已经能区别爸妈等亲近的人与外人的面孔了,这是婴儿智力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不要认为认生是不好的现象,这反倒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哦!

他之前还好好的,对谁都是笑呵呵的,为什么会突然大变,看着陌生人或者被其他人抱起来会放声大哭。这是最让妈妈们费解的点。嗯,那是因为早期宝宝还不能明确分辨亲近的人和外人的区别。而他之后的认生是妈妈经常陪伴的成果哦,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会不会有点小骄傲。

对于他们的认生不用在意,过2-3个月就会逐渐消失,也别因为这个担心孩子长大后性格孤僻、缺乏社交能力,那真的没半毛钱关系。当然认生的程度因人而异,在大家庭长大的宝宝一般认生的程度比较轻微。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对外人脸上最惧怕的部分是眼睛,所以当别一直盯着宝宝的眼睛看,尤其是被不熟悉的人盯着看,宝宝会感到巨大的不安和恐惧,甚至会大哭起来。要知道恐惧对大脑的发育没有任何好处!

三、撕纸、扔东西等恶作剧不是坏行为,而是促进大脑快速发育的动力

过了一周岁,宝宝们的恶作剧越来越多,他们总是会各种捣乱。这个时候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再加上爬行和学步都逐渐熟练起来。想要接近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比之前容易多了,所以这就更加激发了他们旺盛的好奇心。

而好奇心正是宝宝大脑快速发育的原动力。对周围的各种刺激都贪婪地接受,为了确认而进行探索接触并期待结果的探究精神,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调皮捣蛋的行为,我们不要看成不良行为而严厉禁止,而是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恶作剧变成促进大脑发育的正确游戏方式。

1、怕他们撕书,那么就给他们不用的广告传单,让他们尽情撕扯。要想把纸撕破,需要两只手的协调运动,这就要求大脑必须具备相当复杂的神经。他们喜欢听撕纸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所以会努力各种摸索尝试,去找到两只手撕破纸的方法。别小看撕纸哦,这等同于他们长大找到数学题的解法一样,在锻炼大脑哦。

2、怕他们在墙壁上乱涂乱画,递给他很多纸,让他尽情挥舞。虽然只是乱七八糟的线,但是由此他可以知道自己手的运动让纸出现了印记。

3、吃饭的时候,他会把盘子从桌上推到地上,最初可能只是偶然,但他很快会发现只要把东西推到桌边,那些东西就会自己掉下去。然后他们会认为这太有趣,接着就会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故意扔碗扔盘子。

宝宝的理解能力真的是杠杠,不信你回头可以试试,在他们扔完盘子,感知东西自由落体后。你做一个斜面,拿一个小球,让它从上面滚落袭来,并且具体地讲给宝宝物体有从高处向低处落下的特性。他会在那一刻领悟到,如果自己不坐稳就会从椅子上掉下来,那会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在这之后,你试试把孩子举高高,他绝对会紧张不少,不再像过去那样咯咯笑了,因为那一刻他开始有了自我保护的智慧。

四、宝宝“自言自语”不只是好玩,那是他开始思考的标志

过了1岁半之后,宝宝经常会自言自语。有一阵,我儿子在进入梦乡前,总会躺在床上叽里呱啦说很多。很多妈妈都觉得这好玩,或者会跟孩子说,睡觉了,别吵了,安静。

其实这是他们自主思考的开端哦。你想,我们也时常会进行自我对话。比如外面阴沉沉的天气准备出门,我会就会在心里想,要不要拿雨伞呢?不拿了吧,太麻烦!但是万一下大雨呢?还是拿吧……

宝宝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思考。只是和我们不一样,他还没有学会这种没有发出声音的内部语言,不会沉默思考,所以只好出声思考啦。

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发出独白;在和爸妈或者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会自言自语……他们的自言自语是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表明他在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自律啦。

所以他们自言自语时,请不要轻易搭话,这可能会打断他们的思考哦,你可以静静聆听,并从中了解他的思考能力的发展程度。

五、撒谎有时是聪明的表现,因为假装是需要智慧的

之前在其他文章中,我也提到过宝宝两岁左右就会“说谎”了。这个阶段的撒谎,爸妈真的别太紧张。这说明他们已经可以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做出判断和推测了。因为想要成功欺骗别人的基础就是了解别人的内心想法。从某个角度说,在学前阶段,越会说谎和假装的宝宝越聪明,因为那是需要智慧的。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统计,一般从两岁多开始学会说谎,到小学二三年级时,孩子们的说谎达到巅峰。因此,说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能够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活灵活现,那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容小觑。与此同时,他们也要有掩饰自己真实想法的假扮力,还得有不一般的揣测能力,有时候想想真的挺神奇。

所以出现撒谎的行为,我们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改正,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创造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补骨脂注射液副作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hxfl/1193414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