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首现中国身影第一次的忐

发布时间:2021-1-10 13:28:12   点击数:

第一与第一次,一字之差,个中意味却大不相同。

人人都想争做第一,那意味着领先一步。而第一次,往往,通常,大多数都不那么自如,甚至带着一些拘束与尴尬。但正是因为这份青涩,第一次值得纪念。

图说:常馨月跳雪英姿东方IC图

  2月9日,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首度迎来中国人。那片山,是壮美的,似铺上一层厚厚的白色丝绒地毯,无比圣洁。“我要飞,我要飞得更高”,跳台滑雪简称“跳雪”,是冰雪运动中的高危项目,你可以脑补一下在雪山上“跳水”的场景。常馨月23岁,脱下防护头盔和遮目镜,透着一股子英气。这个一直练着短道速滑的姑娘,直到四年前才转练“跳雪”。昨天三次试跳,成绩如何已不重要,12日最后的决赛中,常馨月将作奋力一跃。

  常馨月只是中国冰雪的一个缩影,我们正迎来许多个第一次。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有1个大项、2个分项、10个小项首次获得参赛资格。这其中,有许多选手都是转行而来。长久以来,冰雪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如此陌生,未曾垦荒的处女地。即便是在拥有成熟气候条件的北方,普及度也不尽如人意。甚至,冰与雪从未能真正“同行”。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这些冰上项目通过种种方式与手段,渐渐为人熟知,但在冬奥会中其实拥有更多金牌分布的雪上项目,却依旧神秘,依旧遥远。

图说:平昌冬奥会训练结束的常馨月网络图

  没有辨识度,没有市场,也意味着没有基础设施。由于国内缺少符合标准的场地,常馨月常年奔波。夏天在草场训练,冬天打起游击。但她不谈艰难与辛酸,只是抓住每一个“说话”的机会为自己的项目做广告。跳台滑雪,本不在本届甚至下届中国代表团努力争取的冬奥项目中。常馨月为自己抢下了一个奥运席位,也为这一冬季项目在中国抢来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常馨月的试跳现场,没有众星拱月的后援团,没有争先恐后的媒体人,她一个人承受着心中的那份忐忑与期待。长长的那条雪道,只有天与地是她飞翔的见证。不只是运动员,这也是许多记者、更多电视机前观众的冬奥初体验。第一次,很多懵懂,很少完美,但第一次,却是通往第一的开始。冰雪冬奥,中国加油!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华心怡)

今天,我们为什么看奥运?

图说: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展现和平鸽形象网络图

  很多人问,体育能带给我们什么?

  冲刺时的勃发,夺冠时的狂喜……连带着,我们远观的人,都按压不住那颗悸动的心。人,总是向往那份更强大更豪壮的力量。那像是生理上的图腾,引得我们的肾上腺素爆发。

  但停留在生理层面的东西,多浅显。更深刻的,永远是接近内心的地方。

  在意气风发之前,可能曾千百次跌倒,灰头土脸;在傲视群雄之前,可能落入过伤病的魔爪,去留难决;在众星拱月之前,可能是籍籍无名,孤独守望。体育场上的伟大瞬间,与伟大的人,都不是一个绝对的存在。有多少光芒,便可能有多少晦暗。而这,才是真实人生的模样。

图说:平昌冬奥会开幕新华社图

  体育,绝不仅仅是属于个体的。奥林匹克,以体育为根基搭建起恢弘舞台,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对友谊的希冀。体育将人们联结起来。不同肤色,不同文化——只要我们同在这片天空下。这是金钱,科技,现代社会的种种膜拜与创造,都无法实现的伟大。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对峙半个世纪后朝韩代表团在“朝鲜半岛旗”引领下并肩而行的一幕令世界动容。昨夜,朝韩共擎“朝鲜半岛旗”在传统民谣《阿里郎》的歌声中共同入场。猎猎寒风,凌冽冰雪,却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看奥运?这里不仅能看到挑战身体极限的拼搏之美,更能看到追求和平的和谐之美。我们需要精神的力量,得以在物质的世界里存续自己的纯真。本周,国际奥委会拟定,将非洲作为年第四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潜在举办地。一旦实现,奥林匹克火种将撒遍人类居住的全世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奥林匹克至少尝试着,带给我们和平以及爱。(华心怡)

中国代表团冬奥新增项目

  此次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首次在1个大项、2个分项、10个小项上获得参赛资格。1个大项即雪车;2个分项即雪车、钢架雪车;10个小项即速度滑冰男子集体出发、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混合冰壶、自由式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单板滑雪女子平行大回转、女子跳台滑雪、男子四人雪车、男子双人雪车、男子钢架雪车。

  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是冬季项目中最危险的一种。起源于挪威,运动员脚着特制的雪板,沿着跳台的倾斜助滑道下滑。借助速度和弹跳力,跃入空中,米以上的海拔落差,经过接近米的飞行之后落地。

  为适应场地,跳台滑雪一共有三次官方试跳,然后再进行决赛。评委根据空中姿态,落地距离,以及风速条件等进行打分。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直接在文章留言,或者回复消息给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zysx/1193432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