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上一期的刊文中,小编为大家种了几款小众滑雪板的草,不知你们都收到了没有。还没有去种草的小伙伴儿们,敲黑板咯,看过来??《众里寻她千百度小众滑雪板》。 种草了自己喜爱的雪具品牌,可到了雪具店里,还是被玲琅满目的各式滑雪板搞得摸不清头脑,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烦恼,那么跟着小编我一起来看看该如何在这么多的雪板儿中,挑出最适合自己的吧。 下面,小编开车啦。。。 01 — 雪板参数 以双板为例,除去雪板的长度和重量,一副滑雪板通常有四个基本参数和两个结构要素。 四个基本参数 四个基本参数为:板头、板腰、板尾的宽度和转弯半径的尺寸。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板尾宽度(TailWidth)、板腰宽度(WaistWidth)、转弯半径(SidecutRadius,R)、板头宽度(TipWidth)。 其中板头、板尾和板腰宽度的丈量点,为分别选取整块板垂直测量最宽(头、尾)和最窄(腰)的部位。 以/93/,R15的雪板参数为例,这组数据表示该雪板的板头、板腰、板尾(有时候板头和板尾的位置会倒换)分别为,93,毫米,转弯半径为15米。其中,R值代表转弯半径的尺寸,R值越大表明弯转半径越大。 一块雪板的四个基本要素很大程度地决定了该雪板的性能。板头是滑行弯转的起始部位。板腰的尺寸及其与板头、板尾的相对值决定了弯转的灵活度和敏捷度。板尾对快速滑行的稳定性和速度的维持十分重要。 通常,雪板的宽度指数表明了雪板与雪地接触的面积大小,更宽的板面可以为滑行提供更多的浮力,从而适应更为松软的雪况。但同时也意味着雪板在灵活度上的一定缺失。具体的雪板参数和对应的功能型雪板类别,小编会在第二部分给大家详细介绍。 两个结构要素 除了上面介绍的4个基本要素,一副滑雪板还有两个结构要素,分别是:拱形(Camber)和反拱形(Rocker/ReverseCamber)结构。 如下图所示,拱形结构,顾名思义即将雪板平置于地面时,相对雪板平面形成的拱形部分的结构。与此相对,反拱形结构从雪板侧面来看,即为相对雪板平面向上翘起的结构部位。 拱形结构的滑雪板设计,是传统的雪板设计结构。这一设计结构可以让滑雪板保留最长的有效板刃、增强滑雪板的稳定性、并在回转的连结中为滑行者提供更大的回弹力和更为“生动的”滑行体验。 与拱形结构相对,反拱形结构通过减少雪板与雪面的有效板刃的接触长度,可以在松软的雪面上提供更好的浮力、吸收滑行中的震动,并为滑行者提供更具“操控性”的滑行体验。 两种结构在滑雪板不同位置的适用,形成了不同结构类型的雪板,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雪板结构类型。 如下图所示,从上至下依次为:传统拱形板、板头反拱+拱形板、反拱+拱形+反拱板、全反拱形板。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滑行需求。 传统拱形板,由于可以为滑行者提供最大的有效板刃和回弹力,常用于雪道板的设计;板头反拱+拱形板的设计结构,兼顾了雪板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对粉雪的浮力等,常用于全山型雪板中;反拱+拱形+反拱板,这种板头与板尾双反拱的设计结构,相比前两者,可以实现更为快速的弯转,并在松软的雪况中获得更好的浮力,并为雪道外的滑行提供更好的操控性,从而常见于全山型雪板的设计中;全反拱形板的设计,常见于粉雪板的设计中,以获得最大的浮力。 02 — 雪板种类 掌握了上面4个要素、2个结构,基本上可以说你已经是白银圣斗士一枚了,离黄金圣斗士还差那么一点点,所以,赶快来收了这部分内容吧。 高山滑雪的滑雪板根据性能的区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雪道板(piste)、全山型板(allmountain)、全山型宽板(allmountainwide)、自由滑行板(freeride)、自由式板(freestyle)、粉雪板(powder)、登山/雪地巡游板(backcountry/skitouring)等。 其实,所有的这些雪板的种类,都是根据滑行者不同的滑行需求而打造的。比如雪道板,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很好的应对压好的雪道上的雪地情况的雪板。全山型的雪板则既可以适用于雪道内,也可以在通常雪况下适用于整个雪山的滑行雪板。粉雪板、自由式、登山板等也都是适用于相应的雪地和满足相对的使用需求。 这些雪板的区分,主要看雪板的关键参数——板腰的宽度。 雪道板的板腰通常在80mm以下,以实现更为灵活的回转;全山型板的板腰通常不超过90mm;而板腰在91-mm的则为全山型宽板;粉雪板的板腰通常男士在mm以上,女士在mm以上;登山板的核心在于轻量级,至于板腰则通常为80-mm。(注:以上的区分数据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