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拾零个人第十个奥字头这回兄弟

发布时间:2023-10-7 11:30:56   点击数:
北京痤疮哪里医院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06248.html

北京冬奥会闭幕了。我结束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十个“奥”字头(、、、夏奥会,、、、冬奥会、、青奥会)采访,作为一名体育记者,能够在不算长的从业年限里有如此经历,我心怀感激,视此为一笔巨大财富,格外珍视,感念给予。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

每次“奥”字头采访后,无论是否动笔,我内心里都是一定要沉淀、总结一番的。我会比较两次采访的异同,也许只是吃穿住行等后勤保障方面对主体工作的间接影响,也许是采访手段和传播方式变化演进后记者所面对的不同态势,又也许是本体感受上、新闻写作上、目标追求上的细微变化;我还会衡量工作中处理相似问题时的功过得失,也许是在分身乏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自己判断和选择上的成与败;也许是事后发现和意识到,自己漏掉了一个可以深挖细作的新闻线索或是不经意间踩对了新闻的点、摸准了新闻的脉。但北京冬奥会采访让我感触和印象最深刻,认为最值得总结和探讨的,是一线文字记者团队内彼此之间的协作分工以及一线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之间的配合。过去我们在体育大赛的报道中,除了开闭幕式外,更多时候还是单兵作战。而这次负责张家口赛区的三位文字记者,针对赛区重点项目采取了全员上阵、分工协作的应对方式。我个人以为,在未来的大型体育赛事采访中,只要报道人手充足,这种重大项目动用全员一齐上阵的做法会成为常态。

金牌多热点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北京日报社作为冬奥会举办城市——北京最有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兼冬奥会会刊的采编单位,有地位也有实际需求,加之体育新闻中心袁虹衡主任的不懈努力与争取,北京日报社最终获得了冬奥会的18张注册记者证(13张文字证、5张摄影证),这种人力投入是空前的。具体到投放至张家口赛区的四位记者,分别是我、陈嘉堃、邓方佳三位文字记者和潘之望一位摄影记者。那么是各自为战?还是团队作战呢?

与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的同事不同,张家口赛区选择了团队作战。因为从冬奥会竞赛报道的层面上,分散在张家口赛区两个场馆群、四块场地上的51枚雪上项目金牌里,真正属于中国的、高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ngjisy.com/hxzb/119345608.html

------分隔线----------------------------